close

墜落之前.jpg

 

自從萊特兄弟1903年發明了飛機,一百多年來發展到現在,除了用在國防保衛上,飛機已能大量載客與運貨,天空上每天都有好多架次飛來飛去,讓我們可以更快速的到達遙遠的國度。雖然看似穩定、安全,但偶爾還是會傳來空難消息。事實上,以出事機率來說,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只不過一但出事,傷亡是最多的。空難發生時,除了營救與找尋生還者,大家最想知道的,是飛機怎麼會墜落?是機械故障,或是氣象因素,抑或是人為操縱疏失?

 

故事一開始描寫媒體大亨大衛‧貝特曼一家四口在麻薩諸塞州的瑪莎葡萄園島度假,他們要搭私人飛機回到紐約,因為還有座位,貝特曼夫人便邀請了基普林夫婦與畫家史高同行,除此之外,飛機上還有機長、副機長、保鑣和空服員。飛機與天候狀況都沒什麼問題,可是起飛十六分鐘後就摔落大海,生還者只有史高與貝特曼家的四歲小男孩。兩人並不瞭解墜機前發生什麼事,就已墜海,生還之後,卻要面對官方調查、媒體報導與繼承扶養的問題。

 

為了找到答案,就得抽絲剝繭,作者一方面描述墜機之後的調查和媒體的渲染,還有史高與小男孩的後續故事。另一方面,也穿插著介紹飛機上的所有人物,把他們的背景與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一一描述。讀著這懸疑小說,我很想知道答案,於是中間就開始猜,不過要看到最後才會知道墜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仔細想想,在所有的可能墜機因素中,除了在空中遇到強烈而不可預測的天候因素,我想其他的應該都是可以避免的,重點就在於是否夠敏感,能在事先查覺到異狀,並且防範。

 

因為墜機總是原因不明,於是就有很多猜測,故事也因此有多面向的描寫,政治、金錢、媒體與感情問題都有提到,這幾個議題一直是複雜且讓人感興趣的,尤其是媒體與感情問題,描述不少,可說是真實反映了現代社會的狀況。書中提到一個觀點:電視新聞努力假裝客觀,實際上卻充滿偏見。又說:所謂新聞不就是憂鬱症病患的行業?看了不禁大笑!現代媒體總是到處挖新聞,以滿足閱聽大眾的好奇心,但卻侵犯了當事者的隱私,好像越煽動就越有人看,甚至偏離了主題。我常常看不下去,直接關掉電視。因為可忙的事很多,每週能看新聞的時間很少超過三次。我也常聽到有人抱怨新聞報導很無聊,我想許多觀眾,慢慢的也能判斷報導內容的正確性與可看性,而不是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至於感情問題,大概是大家最感興趣的,新聞總少不了八卦和緋聞,而且可以持續報導好久。我總覺得,這是個人的私事,我們不喜歡別人干涉我們的私事,又為什麼要去追問別人的私事,或是幫別人加油添醋呢?不過如果自己的感情問題危害到了別人與公共的安全,那大家就該去關心一下了。小說裡為了更有可看性,通常都會有男女感情的描述與發展,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情節。

 

本書作者Noah Hawley是美國人,身兼電視、電影編劇、製作人及暢銷作家,曾獲多種獎項。本書《墜落之前》去年五月在美國出版,今年勇奪愛倫坡獎最佳小說,電影版權也已經被買下,期待拍成電影上映,應該會有不錯的票房。

 

沉默,可能是因為不知情,
但也可能正是因為知情……

【新書簡介】
一個濃霧彌漫的夏夜,一架載有十一名乘客的私人飛機從瑪莎葡萄園島起飛,準備前往紐約。機長向乘客保證,大霧並不會影響飛行,然而在十六分鐘後,飛機墜入海中。沒沒無聞的畫家史高與媒體大亨家族的四歲男孩奇蹟似地生還,男孩也因此成為龐大財產的唯一繼承人。飛機失事也許是意外,但要怎麼說明與其他乘客素不相識的史高,會與影響世界的兩大巨頭共搭一班飛機?又要怎麼解釋史高在搭上飛機的許多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創作飛機失事的畫作?……

【關於作者介紹】
諾亞.霍利 Noah Hawley
1967年生於美國紐約,身兼電視、電影編劇、製作人以及暢銷作家,曾榮獲艾美獎、金球獎、美國筆會文學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皮博迪獎等各種獎項。

他曾為電影《偷情謊言》編寫劇本,並擔任美國廣播公司影集《電視伴侶》、《非凡警察》的策畫、執行製作及節目統籌,也是熱門影集《尋骨線索》的編劇及製作人。目前則擔任福斯電視網影集《冰血暴》的執行製作、編劇和節目統籌,該劇贏得艾美獎最佳迷你影集、最佳選角以及最佳導演等三項大獎,備受好評。
霍利撰寫過四部小說,2012年出版的《好爸爸》被《出版家週刊》選為當季十大文學小說,並賣出多國版權,其中英國版並入選「理察與茱蒂」選書,狂銷超過十萬冊。
《墜落之前》書稿尚未完成,便成為法蘭克福書展最受矚目的重點大書,以高價售出各國版權,電影版權更在書稿釋出一週後,迅速由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競標買下。出版後全球書評更是讚不絕口,並勇奪2017年「愛倫坡獎」最佳小說,《紐約時報》譽之為「2016年數一數二的頂尖懸疑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g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