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到西安和北京,之前已經結束西安的分享,
也該陸續分享北京的部分了,不過速度可能會很慢。
到北京的時候剛好過了最熱的時間,不過卻下著雨,
7/17下午兩點多看雨稍歇,小寧的同學載我們到頤和園東宮門,
若是自行前往,可以搭地鐵到頤和園站,是北宮門,靠近蘇州街。
參觀的人很多,我們沒先做功課,就買了套票和船票,
後來才知道裡面很大,若要走遍最好早點去,
或者就不買有時間限制的套票和船票,
才不會像我們,因為沒規劃好,有些地方沒趕到,反而浪費了。
我個人覺得可以買套票,但不需要買船票,
可搭船的地方不只一處,路線也不只一條,若想體驗搭船,可以到裡面再買。
我們走到快七點,也是在等小寧同學下班來接我們,但還是有些地方沒到,
那時天色灰暗,但有些買年票的人在裡面運動,並無清場,但也沒亮燈,
現在有概念了,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去。照片不少,分三篇寫。
頤和園是清朝皇家行宮和大型園林, 在北京市的西北方海淀區,
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50-1764),於光緒年間(1884-1895)重建。
從東宮門一進入就是仁壽殿,殿前有個壽星石,是一塊巨型南太湖石,
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時從從北京大學校園內的莫爾根園移過來的,
樣子像個鶴髮老人,故名壽星石。
旁邊有幾棵鬱鬱蔥蔥的松樹和龍爪槐,兩種都是珍貴的樹木,
樹枝向外伸展,樣子像涼亭一般,
它們在這兒站了好久,不知不覺就對它們行注目禮了。
去年走了幾個景點,才知北京有很多百年松樹,在台灣沒見過龍爪槐,也是新奇。
壽星石後方有座銅麒麟,鎮守著仁壽殿。
仁壽殿是皇帝辦公的地方,沒有開放進入,好多遊客都擠在門口往裡面看。
門口的龍鳳銅雕也很精緻。
接著我們先到套票景點之一德和園大戲樓,也可以在入口處買票,不過套票便宜一些。
剛進入就看到兩層的扮戲樓,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
是演員準備入場和存放服裝道具的地方。
扮戲樓北邊是大戲樓,
戲樓正前方是頤樂殿,是專供慈禧太后看戲的大殿,看戲只要坐在裡面正廳就行了。
兩側有小隔間,是慈禧太后賞賜王公大臣看戲的地方。
大戲樓有三層,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戲樓,各層間有機關相通。
戲台下挖地井、水井,以增加舞台的混音效果,也可以提供演出時製造噴水場面。
戲台上下設有貫架、滑輪和轆轤等裝置,可供演出上天入地的神魔戲。
殿中休息的房間。
走廊的屋頂上有美麗的繪畫,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無論是山水或是花鳥都有。
這房間的顏色看起來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起居室。
小寧的兩個孩子沒什麼興趣看建築,邊走邊玩。
後方走廊上有個冬季生火取暖用的地炕火道口。
慈禧太后看戲的寶座。
正廳兩側的座位。
戲台上的編鐘組。
逛完德和園,走到外面來,先看到知春亭,
據說每年昆明湖大多由這裡開始解凍。
可以看到昆明湖和萬壽山上的佛香閣。
接著要去套票第二個點文昌院,入口在文昌閣城樓旁邊。
文昌閣是頤和園內六座城關中最大的一座,始建於乾隆15年(1750),
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時重建,內供文昌帝君,
與萬壽山西供武聖的宿雲檐城關象徵文武輔弼。
文昌院裡展示了許多珍品文物,主要是清朝的,拍了不少,挑一些給大家欣賞。
紫檀鑲玉寶船首飾盒
釉裡紅折枝牡丹紋盤
粉彩軋道九龍紋碗
綠地粉彩纏枝蕃蓮福壽紋瓶
粉彩百鹿尊
綠地粉彩蕃蓮紋獸耳瓶
青花勾蓮紋梅瓶
掐絲琺瑯麻姑獻壽
掐絲琺瑯鏤空雲龍紋龍耳轉心瓶
青玉雕喜祿樹石紋如意
還有鋼琴呢,不知道當時皇家裡有誰彈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