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在柬埔寨的第三天下午,跟著盈達旅遊來參觀最有名的小吳哥,
大家說的吳哥窟Angkor Wat,指的就是這裡,
Angkor是城市,Wat是寺廟,Angkor Wat就是寺廟城市的意思。。
遊覽車不能直接從它的前面經過經過,所以停在外圍停車場再走進去,
雖然已經過正午,但天氣還是悶熱,而且人來人往的,
沒想到就在那段路上,還看到有人在樹下吊床上睡覺,
旁邊草地上還有瘦得露出骨頭的牛,怎麼能瘦成那樣啊,
和遊客搭乘賓士製造的車,真是天大的對比!
柬埔寨一整年都很熱,路上自然有小販在賣水果和涼飲,
雖然我很愛吃水果,但天氣太熱,這樣的小販我不敢隨便買。
除了摩托車,嘟嘟車也是常見的交通工具,不過我們沒機會自己搭。
網路有文章提醒,要搭前要先講好價錢。
吳哥王朝在十二世紀達到巔峰,所以才會有小吳哥這麼宏偉的建築,
當時的國王蘇利耶跋曼二世花了約35年時間,才在十四世紀前半葉完成,
為的是供奉化身為印度教毗濕奴神的國王本人。
1431年暹羅(泰國)攻打高棉(柬埔寨),柬埔寨遷都金邊,於是吳哥城就荒廢了。
直到1861年被法國生物學家在叢林中發現,1863年柬埔寨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吳哥窟才受到重視與保護,今日才得以又面見世人。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成為旅遊勝地。
小吳哥是吳哥城兩千多座寺廟中,唯一一個面向西方的寺廟,
朝向西邊日落的方向代表著死亡,
據研究應該是當時建造的國王蘇利耶跋曼二世的陵寢/太廟。
遠遠望去好像有三個高塔,
其實四個角落各一個,中間一個,共有五個,代表了須彌山的概念,
柬埔寨國旗上的標誌就是它。
外圍的護城河很寬,有190公尺,中間引道下方是實心的,兩邊的水沒有相通。
城看起來在很裡面,要走472公尺的引道才會到達內殿,
從外往裡慢慢走,會讓人生起朝拜的心。
外圍的走廊有兩層,一個是室內廊道,外面還有開放式廊柱走廊,
西曬很熱的時候,可以走室內走廊,真有防熱概念。
已經來到塔下,可以看得出來都是用大石塊建的,
據說木造房子是給人住的,石頭蓋的則是給神住的廟。
前方的四隻獅子還是神氣的站著,
中間是以前國王走的樓梯,現在圍起來不能走,
我們要繞到後方,從一個架了木樓梯的地方上去。
塔的四面有十二座樓梯,導遊說正面中間那一座是讓國王走的,有58度,
其他十一座也有七十度,是給天神走的。
蔣勳在影片中說,這麼陡是在提醒信眾在攀爬時,
記得是要到信仰的高處,不能掉以輕心。
現在都不能直接攀爬,後方有個樓梯架了木梯,
雖然沒有原來的樓梯陡,但還是蠻陡的。
四周有走廊,廊上有窗戶,欄杆一節一節的,據說是模仿棕糖樹的樹幹。
這就是遊客上去的地方,每一批都有限制人數,要排隊拿牌子才能上去,
十二歲以下兒童不能上去,我們團裡就有小孩不能上去,只能在下面等。
從上面往下拍,真的很陡,慢慢爬沒問題。
這不是唯一很陡的樓梯,隔天的行程還有一個樓梯也超陡的。
到了上方的塔,看見美麗的廊道和柱子,還有蠻大的中庭。
往下看,外圍有兩層廊道圍著。
往西邊大門看,外圍大門還很遠,看不見外庭。
中間的塔都有連接到四邊的廊道,
塔下四面各有伺奉神像,這是其中一個。
牆上有許多阿普莎拉女神(Apsara),形態都不相同,
看了蔣勳老師講解的影片有特色的女神,才知道小吳哥的牆上有兩千多個。
這兩位頭上有美麗的頭冠,帶著美麗的項鍊,穿著薄紗裙和精緻的腰帶,
手上拿著荷花花苞,靠近代表著大地生長中心的肚臍,
而荷花花苞也有生命復活與誕生的象徵。
如果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也能模擬出蓮花的樣子,從含苞到盛放,再到凋零,
手就能舞出經文裡說的生老病死,泰國舞裡也有這動作。
這兩位阿普莎拉女神(Apsara)正好被太陽照到,特別顯眼。
柬埔寨的天氣熱,她們身上穿著有花紋的薄裙子,
腰帶的裝飾卻是繁複的珠串,我猜當時的生活應該很富足。
廊道很美,牆上有不少阿普莎拉女神,
可惜當時我不太了解,以為她們都一樣,否則會多看幾眼。
導遊沒跟大家上去,上去後大家就各自觀看,
我看完了就先下來,於是到旁邊的走廊裡逛逛。
陽光透過牆上欄杆,映照在長廊裡,很美。
等大家都到齊後,導遊帶我們走,繼續介紹這座小吳哥的菁華。
牆面上有一整排阿普莎拉女神(Apsara),姿態各不相同,
這幾尊的頭上有雲髻髮環,跟中國古代六朝髮型樣式類似,
瘦長條往下的樣子,也跟棕糖雄花果很像,好像象徵著自己是有甜蜜汁液的生命。
從西南側面看這座代表須彌山的高塔,很壯觀。
中間這座樓梯就是古代國王走的,也是蠻陡的。
接著跟導遊進入其他的建築廊道內部,
導遊有請託這裡的管理人員每天為他上香,他自己若有來就會再點香。
我記得我們的導遊是華裔第二代,不過他已經是柬埔寨公民,
講到歷史上泰國和越南的侵略就很激動,還蠻愛國的。
導遊帶我們來看這有鬍子的雕像,
他是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也是這座太廟的設計者。
暹羅人佔領吳哥,又說吳哥窟是他們的,
但牆上的柬埔寨文字正是柬埔寨財產的最好證明。
最後走到外圍廊道欣賞石雕,除了有當時國王的雕像,
還要聽導遊講羅摩衍那的故事,這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
傳統上羅摩被認為是毗濕奴神的化身,
我想是這個原因,所以這裡會有這些石雕故事。
左邊是羅摩跟兄弟要去救太太悉多,準備去跟妖魔打仗。
力抗妖魔拉伐那,他有好多頭、好多手,代表著魔很強,要打敗很不容易。
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心)魔,不也是這樣。
故事裡有猴王哈努曼來幫忙善的一邊,據說祂也是西遊記裡孫悟空的來源。
另一方向的牆面上有另一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石雕,不過我們沒有過去看。
蔣勳老師的影片解說得很清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影片。
參觀完畢,往外面的池塘走,這世界於外牆和內牆中間的庭院,不是護城河。
這池塘裡有睡蓮,但我們一月去的時候,睡蓮並不多。
回望小吳哥城,被夕陽照得發黃。
來池塘是要拍倒影的。
水面無波如鏡,很美。
離開前,特地去看小吳哥裡唯一一尊有牙齒的阿布薩拉女神,
看得出來她高興地露齒而笑。
看起來像蒲葵的糖棕,以前就是拿他的葉子來寫經文,
而果實可以收集汁液做成糖,現在還是特產之一。
因為在台灣沒見過糖棕,我特別注意它,這一棵有好多果實。
地上也有果實,這是雌果,雄花的樣子就不一樣了,
之前有介紹過這裡就不再多說。
最近新聞報導,有考古學家從空中用雷射掃描,
在吳哥窟下方發現地下城,面積和柬埔寨首都金邊一樣大,
至少有九百年歷史,真是太讓人讚嘆了,
未來或許會有更多柬埔寨古蹟出土。
P.S.我的小吳哥之旅寫得有點慢,希望最近能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