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五歲就開始旅行的我,第一次就去了歐洲,雖然跟著合唱團有補助,但也花了不少錢。之後,旅行好像成了我的習慣,如果是出國,有時自己買機票去找朋友,有時參加團體旅行。前者雖然省錢,但要自己先投入許多時間和精力去找資料,其實還蠻累的,所以這幾年有好幾次出國,我就直接參加了團體旅遊。看到這本書兩位作者分享免開錢的歐洲交換食宿日記,也不禁有了好奇心,到底她們用了什麼方法花小錢旅行?又去了哪些地方?
旅行是現代的一種時尚吧,忙碌的生活壓得現代人喘不過氣來,促使大家對旅行產生渴望,想要在短時間內換個環境,換個眼界,也換個心情。不過要能促成旅行,除了規畫行程,還要有時間、有體力,最重要的是要有經費。年輕人沒有經濟基礎,又要忙著工作,要旅行似乎很困難,不過要是膽子夠大,就可以像王韵心和黃詩婷這兩個年輕人,一畢業就先去旅行,用交換食宿的方式窮遊,也能達成旅行的目的。
說到歐洲,大家想到的是高消費,她們沒有什麼錢,也不是要打工賺錢,書裡的第一個部分,就先分享了她們用打工換宿和沙發衝浪來交換食宿,至於交通,就買便宜的機票和搭便車來達成,這些都有提供網站給讀者參考,想用相同方法去旅行的人,就可以上網瞭解一下。
看過書中的經驗分享,我覺得打工換宿感覺還不錯,我可能會考慮用這種方式去認識和我不同的另一種生活。至於沙發衝浪,等於是借宿別人家裡,有的沙發主會有特殊要求,如果達不到,沙發主也會請客人考慮離開,或是有的沙發主是另有所圖,感覺比較危險,所以在選擇沙發主的時候就要小心篩選。
至於搭便車,雖然說不該把人都想成是壞人,但我一想到搭便車是由別人控制,就覺得不安全。也或許是在德州念書時聽過在地友人說,在德州是不能搭便車的,所以 我沒想過要搭便車。這幾天問了一下當地朋友,搭便車並不違法,不過還是危險的。這兩個女孩搭便車搭出了心得,實在很厲害。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民情也不同,如果要採用這種方式,出發前一定要多蒐集資訊,充分了解。
為了安全起見,兩個女孩子作伴是必要的,其實要找到契合的同伴一起旅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們兩個能這樣在外旅遊一年,沒有鬧翻,更是難得。她們大學時同在一個系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學的是傳播,所以想法比較新潮,不僅不受限於世俗的「畢業即就業」,還結伴到歐洲旅行,體驗在地風情,可說是很有膽識。不過旅遊在外,不能只憑有膽,一定要事先規畫,控管好風險,而且一定要有遇到事情的應變能力。很佩服她們花少少的錢,但是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遇見各式各樣的人,得到很多經驗,這一年的旅遊經驗是無價的!
看了她們的遊記,她們用一年時間去了二十幾個國家,其中西班牙、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和土耳其我還沒去過,除了波士尼亞很少看到旅遊分享之外,其他三個國家還蠻常有人前往的,希望不久的將來,我也能親臨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