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走過東六宮裡的齋宮、景仁宮和延禧宮,這回要到永和宮和承乾宮。
永和宮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初名永安宮,
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為永和宮。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乾隆三十年(1765)、光緒十六年(1890)都曾修繕。
明代為嬪妃居所,清代為后妃居所。
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宮,
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玟貴人等先后在此居住。
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目前則和承乾宮是青銅器展示館,一起進去瞧瞧吧。
戰國前期(公元前476~前四世紀上半葉) 蟠螭紋編鐘,是打擊樂器。
(蟠螭是一種沒有角的龍。)
近看上面還有刻字。
這是虎鈕錞于,頂上有鈕,多做虎形。
圓筒狀,上方寬,裡面應懸有子鈴銅舌,演奏音樂時與鼓相合。
這鐘上面刻了字,看不清楚。
研究人員拓印下來,才知道記下的是什麼。
商代後期的獸面紋大鐃,看起來很重,長柄甬中空,可插在座上。
鐃是打擊樂器,主要盛行於商末周初,大鐃多出土於長江以南,尤以湖南最多。
西周時期的虎戟鐘,兩邊的虎形裝飾蠻漂亮的。
雙鳥鈕錞。
刻滿字的半圓形物品叫做秦權,是重要歷史文物呢。
上面刻有篆字銘文14行40字,記載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度量衡的詔文。
秦滅六國後,統一全國度量衡,將詔書鑄刻在度量衡器上。
接著來到承乾宮,門外庭院有棵樹,但看上去是紫藤啊。
承乾宮也在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初名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改名承乾宮。
承即承載、承受,寓意居住於東西六宮的嬪妃要謹守婦德,順承天子。
此宮和西六宮的翊坤宮對稱分布於乾清宮和坤寧宮兩側,故有此名。
清順治十二年(1655)重修,保持明代初建格局。
明代為太子或貴妃所住,清代為后妃所住。
清順治帝的孝獻皇后(董鄂妃)、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咸豐帝之母)曾居此宮。
光緒時期,東配殿是皇后膳房。
頌鼎,西周晚期(約公元前885~前771年)。
鼎可以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也可以是傳國的寶器,這個刻了這麼多字,肯定是後者。
頌簋(ㄍㄨㄟˇ),西周晚期。簋是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器皿。
師趛(ㄧㄣˇ)鬲(ㄌ一ˋ),西周中期(約公元前976~前886年)。
鬲是一種炊具。
追簋,西周中期。
牆上貼了一張各種器皿的名稱,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
更別說這些奇怪的字,沒幾個會念,真的很需要這樣列出來說明。
另一個展間的入口,這圖樣蠻好看的,我覺得像羊,
不知道大家覺得像什麼?
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的三羊尊。
尊是酒器,體積不小,應該是裝酒的。
左邊是或鼎,右邊是冊方斝(ㄐㄧㄚˇ),都是商代後期的酒器。
同樣是商代後期的亞醜方尊,肩部的獸頭裝飾很可愛。
肩四角裝飾著四圓雕象首,象間是獸頭。
頸飾夔(ㄎㄨㄟˊ)紋,腹、足飾夔紋和獸面紋,
器內有銘文,記此器是亞醜族為歷代先王和太子所鑄的祭器。
亞醜族是商朝時的部落。
而夔是傳說中的怪獸,外型像龍,僅有一足。
獸面紋馬冠,西周晚期(約公元前885~前771)
再來要看看武器了。
這是春秋後期(約公元前六世紀下半葉~前476年)的少虡(ㄐㄩˋ)劍,
晉國兵器,上面刻字,那就可以辨認出是誰的劍了。
這把劍會讓我想到武俠小說裡的劍啊。
戰國前期(約公元前476~前四世紀上半葉)蔡侯產戈,仔細看看上面的字,刻得很細緻。
拓印下來解讀,是蔡侯專用的戈。
這把打造得很美,上面記載吳王是野做自用戈。
商代後期的獸面紋大鉞。
鉞多用作禮仗,象徵帝王的權威。
商代後期的獸面紋冑。
商代後期的玉刃矛,矛的線條圓滑,不知道是否很鋒利。
獸面紋戟,還有浮雕,工藝精湛。
紫禁城收藏的寶物都放在寧壽宮區和東六宮,到此已經全看完了。
接下來再逛逛重要的後三宮、沒開放太多的西六宮和後花園就逛完全城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