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月,因為需要從工作中休息,老哥又在那裡工作,我,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到了奧斯汀的德州大學。
來到這裡,才知道一點都不是我想像中的沙漠,這裡有山有水,地方廣闊。現任總統布希在這裡作為州長的時候,把它發展成與加州矽谷相抗衡的「矽丘」,除了著名的德州大學,還有許多高科技公司,像電腦公司Dell的總部就是在這裡,是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十幾年來,這個城市聚集越來越多精英,已經由一個單純淳樸的大學城逐漸向外發展開來。
奧斯汀位於德州中部,算是在美國南部,和臺灣潮濕高溫的氣候很像,不過對於我們來說,還沒有臺灣潮濕。但是夏天真的很熱,有攝氏四十度的紀錄,還好學校的圖書館冷氣十足,沒有外套是待不了多久的。冬天則是偶爾下雪,次數不多。我在那裡的三個冬天,只遇到下過一次霰(sleet),地面結冰,開車很危險,因為奧斯汀很少下雪,大家不會在雪中開車,所以一碰到這樣的情況就停課,和北邊的學校遇到大風雪才停課很不一樣。
奧斯汀有很多橡樹,就是我們小時候知道的牛奶品牌oak,因為到處都看得到茂密的橡樹,感覺有點像是臺灣的榕樹。不過後來我到美國北邊的州玩才知道,這裡的橡樹和北邊的不一樣,北邊的橡樹樹葉較大,這裡的樹葉較小。
除了橡樹,這裡到了春天,有很多人會有鼻子過敏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花粉熱(hay fever),原來這裡有很多cedar(算是一種柏樹)和Juniper(一種松、檜木類植物)開花,最明顯的可以在車子的擋風玻璃上看到一層黃黃的花粉,這些就是造成花粉熱的根源。一般國際學生剛開始都對這些花粉免疫,如果待得比較久,幾年之後,也會開始過敏。
到了奧斯汀還會注意到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有很多烏鴉,有個公路的交叉口是烏鴉聚集的地方,每次經過那裡,樹上烏鴉成群,真可用黑壓壓來形容。我住的地方都很安靜,早上就會在烏鴉的叫聲中醒來。
不過烏鴉的數量大概還不夠多,無法躍上介紹奧斯汀的特色,一般看到奧斯汀的介紹,大概免不了提到的反而是「蝙蝠」。這些蝙蝠躲在Congress Bridge下面,只有在夏天太陽下山的時候才能看到成千上萬的蝙蝠飛出來,我一點都不誇張,真的是「成千上萬」,傾巢而出,往東飛去,像黑雲一般,非常特別,但老實說,看起來並不是別美。看的時候要站在橋上比較好,因為即使站在橋上,還是可以聞道牠們的特殊味道。
我原本要上語言班,後來變成了non-degree seeking student,我修了兩門課,很幸運的都拿了A,所以順利申請暑期入學,成為正式學生,唯一的不同就是護照上的身分和學校裡的應修課程。作為一個國際正式學生,每學期至少要修九個學分,才能拿I20有正式的學生身分。
九個學分聽起來不多,可以有很多時間讀書,不過對於一個文科學生,要唸的內容是很多的。通常老師會在學期一開始就把進度發下,每個星期都要看一章以上的內容,我們這些國際學生英語不太靈光,通常書都唸不完就要上課了。雖然如此,上課都還算聽得懂,不懂的就趕快找同學問,回家寫作業或考試都不成問題。就這樣,2002年五月我就順利修完36個學分,拿到學位。學位拿到後,我又申請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的身分多留了一年。留下的一年,除了交幾個鋼琴學生,我也看了不少兒童小說,另外一個星期兩次到我兒童文學老師的學校圖書館做義工,因此建立深厚情誼,後來她也變成我深愛的奧斯汀媽媽。
在奧斯汀的時候,我參加不同教會的活動,也去信奉小乘佛教的緬甸人的廟,交了很多國際朋友和美國朋友,這些人給我很多幫助,也讓我看到很多不同的家庭,後來我最喜歡到不同的家庭去看人家的家裡,很羨慕他們能有大大的空間,能有前院後院,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這樣的房子。
雖然在美國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我總抓住機會到處看看,通常是和朋友一起出去,有時是搭飛機,有時是開車,這期間我去了波士頓、奧克拉荷馬市、聖路易斯、奧蘭多、黃石公園等等。最讓我驕傲的一次是和美國同學從奧斯汀開車到芝加哥附近,中間順道去拜訪她的朋友,到處停留一下,也拜訪幾個景點,那是我第一次在美國開車長途旅行,我的朋友也很信任我,有時讓我開她的手排車。後來我自己做灰狗巴士回到奧斯汀,那又是另一種經驗,不過要是你問我,我會說,下次我不會想再坐。
在奧斯汀的日子,是我工作以來最放鬆、最充滿新奇的日子。回到台灣後,我一直對奧斯汀念念不忘,除了和那裡的朋友繼續保持聯絡,我也每年回去拜訪,幸好都有朋友願意收留我。如果有機會,我真希望能夠再回去那裡過生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