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雁塔北邊噴水池看完下午兩點場的噴水表演,天氣熱,我們也累了,
沒有要趕下一個行程,就慢慢來,於是就在樹下坐了好一會兒。
剛好有個區塊搜尋到免費上網的區域網路,就跟台灣朋友聊一下,
在大陸只有微信(WeChat)和LINE可以通,
其他網頁和臉書都上不了,奇摩信件也只能收不能發,
還好出發前就有心理準備,很快也就習慣了。
晃到三點半,往東邊走,過了馬路就是陝西戲曲大觀園。
戲曲角色的分類:生、旦、淨、丑的介紹。
中國戲曲有三百六十多種,光是陝西就有五十多腔,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秦腔。
這裡也有噴水池和表演,中間也有石頭鋪的小路可以走過去,
規模比大雁塔北邊的要小,好處是不會有人潮。
公園裡有幾組秦腔劇雕塑,不知道有沒有人能猜得出來。
這是斬李廣,周厲王時候的故事。
這是五典坡探窯,就是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故事。
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寒窯就在五典坡,
而現今想造訪寒窯,就要到曲江池東南邊的寒窯遺址公園。
我本來還不知道西安有王寶釧的寒窯,朋友小寧說一直想去,所以隔天我們就去囉。
櫃中緣,故事作者孫仁玉的代表作之一,甚至被別的劇種拿去上演,
如:京劇、川劇、(河南)曲劇等,故事人物可能不同,但情節類似,
成了家喻戶曉的傳統戲。
園子裡還有一些雕塑,代表不同的戲劇表演方式,以前教學時曾涉略,還能看懂。
左上代表的是提線木偶,右下代表的是杖頭木偶,兩張橫幅的則是皮影戲。
聽著音樂,找到在樹下練習的這群人,後場伴奏群還蠻整齊的,
中間一位婦人站著就唱了。
陝西話我聽不太懂,用唱的就更聽不懂了,只覺得他們這樣在公園裡練習很有趣。
戲曲伴奏樂團通常沒有指揮,敲鼓的人算是指揮,起始或轉折,團員都要看他。
這趟在大陸看到好多這種花,應該是豆科的槐樹,
一開始七月初才剛要開,後來開了不少,蠻漂亮的。
這美麗的鳥兒也被我看到好幾次,有點台灣藍鵲的神韻,不知道到底是什麼鳥。
沿著小水溝,跑到這組雕像來,這幾位好像是秦腔的著名演員。
其實吸引我的是旁邊的紅葉子樹,應該是櫻花或是李子。
才到西安第二天,我就發現西安有不少櫻花,有些路邊也看得到櫻花樹,
一問才知道西安交通大學的櫻花道很美,可是那得在三、四月去。
園子裡還有一些皮影偶牆,我覺得皮影偶還蠻好看的,雕刻其他圖案也不錯,
所以有拿來應用在紀念品上,當擺飾、明信片或書籤都很漂亮。
樹下又發現有人在彈三弦,比我小時候看到的要大一些,可能因比較低,
這傳統樂器現在越來越少看到了,和二胡一樣,包住音箱的是蟒蛇皮。
在此找到溜滑梯,就讓小孩在這邊玩,小寧坐樹下看人玩撲克牌,
我坐不住,就放生探險去了。
往南走,過馬路,就是唐朝大慈恩寺遺址公園,莫非原來的大慈恩寺是建在這裡面。
公園裡古色古香,有許多柱子上有詩,詩的內容都跟慈恩寺有關。
有白居易寫的,也有盧綸寫的。
還有一些石碑上也有詩詞,看起來很古典。
陽光透過紅色葉子好迷人。
這個公園也蠻大的,種了許多樹,
因為只有我一個人走,不想讓朋友等太久,所以沒有走透。
唐高宗建寺的意象雕塑,說的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高宗李治為皇太子時,
為紀念亡母文德皇后長孫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而建造大慈恩寺。
玄奘建塔意象雕塑,說的是唐永徽三年(652年),
玄奘法師欲于大慈恩寺端門之陽(南門之南)建造石塔,也就是大雁塔,
以安放西域請回的經書。
有不少柿子,隔天發現行道樹也有耶。
那天就看到幾處七月的楓紅,很讓人驚訝!
想想西安有好多銀杏,也有櫻花和楓樹,感覺很多彩呀!
釋迦牟尼佛端坐蓮花上,古燈和大雁塔相伴。
正面看來非常莊嚴。
旁邊種的是龍爪槐,當時還沒開花,多待幾天後才漸漸看到開花,
它的花和前面的槐花類似。
走到佛的後面,圍著一小區,寫著唐大慈恩寺殿堂遺址,
原來唐朝初建的大慈恩寺真的是在這裡。
旁邊花圃裡一片翠綠,等我回神過來,定睛一看,是牡丹花!
這回待在西安發現不少地方都有牡丹花,好想看呀。
展現佛教文化的古樸石塔。
一般參加旅遊團,應該只會進去慈恩寺和大雁塔,
週邊的廣場和公園可能就沒停留,
其實大陸的景點區域都蠻大的,每個地方都多留些時間走透透也蠻好的,
只怕體力不夠好,走不完,
如果有人想要自由行,可以參考一下。
這次跟著朋友搭公車和捷運遊西安,我覺得還蠻容易的,
生活水準不差,消費不貴,喜歡自助行的朋友可以考慮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