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由許許多多的事件與場景堆疊起來,歷史又是由許多人的人生堆疊起來,但事情發生後,什麼才是真相呢?眼睛看到、耳朵聽到的就是真相嗎?人都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恐怕有許多想像並不是真相。
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是關於勾德曼兩兄弟兩家人的種種情結糾葛,經過三、四十年的累積,最後竟發展成了悲劇。書中主角也是勾德曼家族一員的馬庫斯正好是個作家,藉著寫下故事來修復勾德曼家人的感情,也治療自己心理的傷痛。
馬庫斯從小就認為巴爾的摩的勾德曼伯父家的家境比較好,他總喜歡往巴爾的摩跑,他和堂弟們感情很好,但是再好的感情也會遇到考驗。當他們都上了大學,巴爾的摩的勾德曼家很快就出現了大改變,猜忌和誤解讓人做了錯誤的決定,那幾年間發生的事,很快的就讓這個家庭瓦解了。馬庫斯一直不了解父親與祖父、伯父之間的關係,很多年後他的母親才告訴他,其實祖父是比較疼愛他父親的,這與他看到的表象相差很多哩!所以呀,眼睛看見的,並不一定是真相,有些事情是需要用心去了解的。
兄弟嘛,哪有不比較的呢?自古至今,誰不比較?只是,為什麼要比?如果比較只是為了爭面子,那就沒什麼意義了。大家應該都有經驗,小時候在家裡就被長輩拿來與兄弟姊妹比,上學時跟同學比,出社會跟同事比,生了孩子繼續把孩子拿來比。活著有比不完的事,比來比去,到底有什麼意義?其實也不是不能比,比較可以產生競爭,會使人進步,但是比較一定有贏有輸,誰會想做輸家呢?輸的人不開心,贏的人開心一下子,就要擔心下次會不會輸,也不開心。既然會造成不開心與壓力,這時解讀者的心態就很重要了,如果抱著互相漏氣求進步的想法,可能還挺不錯的;如果輸了就不開心,那就真的很不健康了。競爭是動物的天性,人類已經從遠古比到現在,看來也不會停,還要繼續比下去。人,真的是理性的動物嗎?
很多人就像馬庫斯一樣,對於自己現有的東西總是不滿足,看別人的都比較好,連對自己的爸媽和家庭也會有所抱怨。假如人在投胎時可以選擇家庭,那麼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家庭呢?別人的家庭看起來光鮮亮麗,其實未必比較好,每個人都有問題要解決,只是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若以為有錢的家庭就比較快樂,那也未必是真的。錢財或許可以讓我們獲得一些快樂,但是快樂與否不全由錢財決定,而是由心境決定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了解自己、喜歡自己、肯定自己人生價值的人,對自己比較有信心,也比較不會在意跟別人的比較,會活得自在些。
人比人,氣死人,而且氣死驗無傷啊,何必呢。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遠也比不完,不如就跟自己比,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那就夠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創造,自己負責,只要不是做壞事,又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以為是美國作家寫的故事,後來才發現作者是說法文的瑞士作家,現年三十一歲。這本書是去年九月以法文出版,叫做Le Livre des Baltimore;中文版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將在十月一日出版;英文版則稱做The Baltimore Boys,要在2017年五月才出版。整本書有五百五十多頁,蠻厚的一本,作者從馬庫斯多年後遇到女主角的時間點切入,再跳回前面的時間點敘述小時候的事,中間又敘述了馬庫斯父親與伯父在年輕時候的事,三條時間線交叉敘述的蒙太奇手法,節奏緊湊,閱讀時也跟著作者穿越不同時空,我覺得敘述手法和題材也很適合拍成電影呢。
新書宣傳影片
【新書簡介】
失落的青春,初戀的苦澀,如同人生岔路,再也無法回頭!一切悲劇,毀滅的篇章,只因為「誤解」二字?!
我是暢銷作家馬庫斯,我是馬庫斯,《HQ事件的真相》裡那個試圖解救深陷殺人兇手嫌疑的恩師,患有作家病的傢伙。現在我是暢銷作家,賣了一本電影版權,買了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新房子。
【作者介紹】
喬艾爾‧狄克(Joël Dicker)
一九八五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二〇一〇年於日內瓦大學取得法學院碩士。喬艾爾‧狄克從小就展現對寫作的熱情,但他的前四本小說都沒能獲得出版的機會。他在二十四歲時,完成第五本小說《我們父親的最後日子》,這本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作品,終於在二〇一二年一月得以出版。
二〇一二年五月他完成了《HQ事件的真相》,而這本書一出版即造成不可思議的口碑效應,以最驚人的速度在法國狂銷。《HQ事件的真相》將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四十五個國家出版。本書榮獲法蘭西學院小說獎、龔固爾文學獎決選、高中生龔固爾獎。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更封他為「年度最亮眼新星!」
《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眾所期待下,甫出版即登上暢銷書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