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之旅第三天(8/9)早晨五點半,同事看天色微亮,
問我要不要看日出,我往外望了一眼,天色很迷人,
於是穿著僅有的薄外套,拿著相機就往外面走。
喜歡這景色嗎?是不是該來個假期了呢?
在旅遊咖購買行程,同享原旅行社優惠喔。
天色很迷人,但溫度只有十度左右。
我以為天色很快就會亮了,所以就一直等待。
可是在十度低溫待半小時覺得好冷啊!
天色漸亮,還有霞雲。
六點十分左右,太陽終於露臉了,
十分鐘左右,就整個升起於地平面上。
晨光照耀著我們住宿區的蒙古包。
前一天拜訪牧民的家有說到蒙古包的門兜會朝向南邊,
顯然這些提供住宿的並不是這樣。
地上好多不知名的小花,還有小昆蟲,就純欣賞。
在外頭待了將近一個小時,手腳都冷了,
回到蒙古包就先洗個熱水澡,溫暖多了。
七點半到餐廳去用餐,仍舊是自助式的,
有麵包和熱湯,不過餐點選擇沒有大飯店多。
可以現場排隊點歐姆雷。
排隊的人太多,我先拿了果汁、麵包、蔬果和熱湯回座味吃,
那熱湯是羊肉湯,旁邊還放了乳酪絲,
可以加到湯裡食用,不會融化牽絲。
等到沒人排隊我才去點了一份歐姆雷蛋,
其實可以加的料也不多,並不會很大份。
最後再吃點罐頭草莓,泡一杯即溶咖啡。
在這裡遇到一團美國人,坐同桌我就主動和他們攀談啦,
他們來自美國不同的地方,先到北京,再轉到蒙古,
他們的行程是要騎五天的馬,基本上去的人家裡都有養馬,也都會騎馬的。
八點四十準備離開,遠眺小山丘,
右邊的小山丘上正是前一天去過的地理紀念碑。
拉近來看,確認無誤。
離開住宿地,先前往哈喇和林博物館,
博物館不大,門口的碑文有漢文和蒙古文,頗有歷史價值。
裡面拍照要付費,我們都沒有拍照,
館內導覽和導遊很認真的介紹蒙古的歷史,
從匈奴、鮮卑、突厥、契丹一直到蒙古帝國,
也有哈喇和林曾是蒙古帝國首都的模型,約40分鐘就參觀完畢。
據說歷史學家在哈喇和林挖到一些遺跡,但還沒完全整理好。
接著就到額爾德尼召寺,又名光顯寺,
它的周圍牆上有108座白塔,遠看很壯觀。
此廟在1586年由成吉思汗第29代子孫建立,
17世紀80年代被毀,後來兩次重建。
興建用的材料取自哈喇和林城遺址,
鼎盛時期曾有62座殿堂,現在僅剩三座。
哈喇和林在巔峰時期有將近百座寺廟,喇嘛多達千人。
1938年被蒙共摧毀,直到1947年才被整修作為博物館,
1990年共產主義在蒙古結束後,此寺還給了喇嘛們,
重新成為一座佛教寺院,又是博物館。
這是一座藏傳佛教黃教的寺廟,
導遊帶著我們進入,前面有位僧人呢。
入門後左側有一棟建築,不知道是何作用,
不過廁所就在左側後方,有收費。
往裡面走去,才是主要園區。
前面這棟據說是達賴喇嘛到此訪問時建造的,
並沒有開放參觀。
目前廟裡還有僧人修行,遠處的白色建築是僧人住的地方,
是蒙古少見的藏族建築。
金佛塔。
裡面有三個重要的殿堂,跟著導遊進去看看。
好威嚴的獅子門環,這個和大門的不太一樣。
買了票,有位解說員帶著我們進去參觀,
依舊是在室內要拍照得付費,大家都沒拍。
從最左邊這一棟參觀起。
前方這比較小的建築不確定是什麼用途,
參觀柬埔寨的寺廟時,在廟前也都會有,有的是藏經閣。
進入拜殿就不能拍照,但講解還蠻詳細的,
屋頂裝飾、壁畫等很講究,還有守護神,
問題是沒有圖片就無法說故事了。
裡面不能拍,我在門口拍。
這裡面是釋迦牟尼佛15歲的樣子,
15歲應該是他結婚的年齡。
中間這間的外觀和兩邊的建築有一點不一樣。
裡面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35歲的樣子,
那是他成道的年齡。
最後是他81歲的樣子,也就是他過世的年齡。
三棟都看完,再來看看兩側的廂房展示,
此時天空已經飄來烏雲。
側面廂房有唐卡和佛像的展示,入內一樣不能拍照。
門牆上的飛天。
還有外牆壁畫。
參觀完畢準備離開,竟然下起了大雨!
蒙古的天氣真的說變就變,真是難以捉摸。
接下來的行程要去騎駱駝,要是下雨泥濘就不能騎了。
我們到底騎到駱駝沒呢?且看下回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