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JPG

去年12月的原住民教育參訪最後一站來到桃園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以往花蓮、台東、屏東市最多原住民的地方,

但現在桃園市的原住民人口已經僅次於花蓮,成為全臺灣第二多的縣市,

真的蠻驚人的,難怪會有個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它的位置算是在巷子裡,周邊還蠻安靜的。館前有個大廣場,是辦活動的好場地。

 

(219).JPG

一樓大廳中間有個空間,是個可以弄小舞台發表的場地。

一旁的大柱子上有原住民16族代表圖案。

 

(232).JPG

燈籠掛得高,上二樓才看得比較清楚。

 

(220).JPG

門口一側有16族的分布圖,下方還有人偶。

 

(226).JPG

進入展廳有各族的介紹,這是前四大族。

 

(225).JPG

這幾個族的人數由右至左依序遞減。

 

(223).JPG

這七族則是2001年之後才正名出來的族。

噶瑪蘭族和撒奇萊雅族因為躲避日本人的攻打而躲在阿美族部落裡,

分別在2002和2007年分出來。

太魯閣族和賽德克族是從泰雅族分出來,這兩族實際上是同一個族群,

因為正名時在花蓮的德路固群堅持要用太魯閣族,後來才變成兩個族,

他們的文化和用語有百分之九十都一樣。

邵族、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以前都被歸為鄒族,

後來證實他們各有自己的語言,邵族在2001年正名,

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則是在2014年才正名。

 

(224).JPG

太魯閣族的顏色以白色為主,

跟其他族的看板放在一起拍照就過曝了,所以單拍一張。

 

(227).JPG

根據學者研究,南島民族的發源地是臺灣,

這說法我第一次是在紐西蘭知道的,很驚訝。

 

(228).JPG

原來南島語族有共同文化特徵:文面和文身、聚會所、自然素材運用、織布,

竟然也有共通的字,mata(眼睛)、lima(五和手)、pitu(七),

剛好我唱過布農族的歌就有 mata 和 ima 耶。

 

(230).JPG

上二樓看看,樓梯上是各個族的問候語(你好嗎)的說法。

 

(233).JPG

二樓也有問候語和族服的圖案。

ng發音在母音前是中文和英文裡沒有的,對很多人會是個挑戰。

阿美族叫做Amis或是Pangcah(邦查),若看到不要覺得奇怪唷。

 

(234).JPG

鄒族和邵族是不一樣的,不要搞錯了,邵族就在日月潭喔。

 

(235).JPG

魯凱族的問候語好長啊~

 

(236).JPG

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的服飾和鄒族很像,需要仔細分辨才看得出來,

最特別的是頭飾會插上兩個雞毛裝飾。

 

(238).JPG

在文化會館樓上剛好看到夕陽。

 

(239).JPG

往大漢溪方向,可以看到武嶺橋、大溪橋和崁津大橋呢。

 

(229).JPG

一樓後方有個免費試穿族服體驗,旁邊有半開放平台可供拍照。

後面還有個紀念品販賣部可以逛逛。

 

(240).JPG

參觀結束,天也快黑了,我們來到附近大溪山水庭園餐廳用晚餐。

 

(241).JPG

場地很寬敞,像婚宴會館,我們只有三桌。

 

(242).JPG

第一道菜是三樣冷盤:生魚片、海蜇皮和鮑魚角,看起來就蠻精緻的。

 

(243).JPG

第二道是鹽焗雞,肉質蠻嫩的。

 

(244).JPG

麻油山藥肉片,當時天冷剛好溫補。

 

(247).JPG

筍絲醬燜東坡肉,有點肥,當然不能單吃。

 

(245).JPG

夾在Q軟的刈包裡,再撒點花生粉,口感不錯。

 

(246).JPG

河粉蒸扇貝味道也蠻鮮美的。

 

(249).JPG

椒鹽黃金鮮蝦蟹,有蝦也有蟹喔,還有薯條。

 

(250).JPG

清蒸鮮紅魚,味道還蠻鮮美的。

 

(251).JPG

湯是四神銀耳排骨湯,很多料,熬得很好吃。

 

(252).JPG

餐後來點水果,幫助消化。

 

(253).JPG

吃飽時天已全嘿,餐廳外面小庭園亮起漂亮的燈飾,

雖然很美,大家歸心似箭,也無暇遊賞。

搭遊覽車回台北,一路上大家開唱,好幾位都唱得不錯,

直到台北欲罷不能,只嘆路程太短,期待下次再相逢囉!

 

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臉書粉絲頁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員林路一段29巷101號

電話:(03)389-5039

 

大溪山水庭園餐廳 官網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仁二街八號

電話:(03)307-525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g Fish 的頭像
    Big Fish

    BigFish自由自在的魚《●)))><

    Big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