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9 早上先到美泉宮,十一點左右回到市區,目標是霍夫堡冬宮,

進入霍夫堡宮之前,先沿著戒指路繞一圈,一路上有許多建築與重要機構,

今天用谷哥地圖研究了一番,才知道上一篇的分離派會館已在附近,

前一晚去過的美景宮也不遠,更別說歌劇院就在環城大道上。

這條路
是內城區的一條環形道路,

圍成一個圈,像戒指一樣,也可翻譯成
環城大道,

德文
叫做
Ringstraße,那個奇怪的ß代表著ss,所以也可以寫成Ringstrasse

就是 ring street的意思,直譯也就是戒指路了


它原是十三世紀的城牆,1850年城牆成了交通障礙,

當時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1857年下令拆掉城牆重建,

他將這條路設計成林蔭大道,新建築的位置和功能也都有規劃,

主要是用來展示哈布斯堡王朝的顯赫與榮耀。

我們依著順時鐘方向先往北,首先看到的是國會,

這希臘神殿的建築看起來好莊嚴,有點像法院。





國會後面這棟華麗的建築是市政廳,跟匈牙利的國會大廈似乎有些相似。

接著過了有綠樹的公園就是維也納大學。

再過條街,往城外望過去可以看到新哥德式的尖塔和鐘樓,

那是在1856年到1879年之間
所建的天主教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

1853年皇帝遇刺但保住了性命,

為了感謝天主護佑,就在
遇刺的地方建立了這個教堂

沿途導遊滔滔不絕的解說,不過我聽得有點迷糊,

匆匆開過,有些照片照得不好就不放了。

最後繞到河邊,又繞回市區,經過市立公園和歌劇院,

到了瑪麗亞特蕾莎廣場,在此下車,徒步進入內城區。





瑪麗亞特蕾莎廣場中間有瑪麗亞特蕾莎女皇(1717~1780)的雕像,

左右各有一棟蠻壯觀的建築,分別是藝術史博物館和自然史博物館,

後面的博物館區Museum Quartier(簡稱為MQ)是一大棟建築,

看過去好像是這廣場的一部分,查資料才知道還原來隔著一條馬路,

博物館區原本是皇家馬廄,1998年開始花了三年重建,2001年開幕,

其實是好幾個建築的組合,裡面駐紮著大大小小幾十家藝術機構,

喜歡藝術的人可能會想去看看,要是我自己再去我應該會想去。





瑪麗亞特蕾莎廣場的對面就是霍夫堡宮所在地,

走進這個新古典主義的Burgtor大門就是了,

裡面很多棟,分別在不同時代所建,蠻大的。





一進入,右手邊就是1913年完成的新堡,裡面有兩個博物館,

另有古代樂器和軍事武器的收藏展覽,國家圖書館也在這裡,

新堡前面的騎馬雕像是美景宮的原始主人歐根親王。





左手邊是英雄廣場,雕像是卡爾大公/特申公爵(1771~1847),

在法國革命時開始從軍,拿破崙戰爭中曾有力箝制拿破崙的進軍,

是奧地利史上的重要將領。

雕像後面有個人民公園,後面的建築就是之前環繞環城路時看到的市政廳。





英雄廣場旁邊這棟Leopold樓最早是在1660年皇帝Leopold一世所建,

1683年遭受土耳其攻擊後有重建,目前是總理辦公的地方。





另一棟連接到新堡、外面插了許多旗子的是會議中心,

1958年對外開放,裡面有好幾個廳室,其中節慶廳是
霍夫堡裡最大的廳堂

裡面還有十七世紀建的表演廳,海頓、帕格尼尼和李斯特都曾在此表演,

連貝多芬的第八號交響曲都在這裡首演。

而連接到下一區Swiss Wing的一個部分,有個
拉德茲基將軍公寓,

是為了肯定拉德茲基(Radetzky 1766~1858)將軍

1848年(已接近八十歲!)在義大利戰役中的功績,

特地讓非皇室成員的他住在皇家冬宮裡。

說了好多皇帝和將軍,這位將軍大家可能也沒聽過,

但是老約翰史特勞斯曾寫了一首拉德茲基進行曲,

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後都會演出,就是要拍手的那一首,

我想大家應該都有聽過。





穿過Leopold樓,來到堡內廣場,這幾棟建築外牆的裝飾都很精緻美麗。




右手邊有一棟Swiss Wing,在十三世紀就已經建立,

從紅黑色的門進去是一個方型中庭Swiss  court,

裡面有個十五世紀建的哥德式教堂,

還有收藏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奧地利皇帝的徽章和服飾的國庫,

右邊的樓梯上去就是教堂,也是維也納兒童合唱團練習的地方,

我記得領隊有提到,週日早上早一點的時候,可以到這地方跟他們拍照。





走過堡內城堡,來到一個挑高圓頂的通道,採光好,看起來也很氣派,

這裡一邊是西班牙馬術學校,

一邊是博物館和展覽室,茜茜(Sisi)公主博物館就在這裡。





這通道上看得到影片播放介紹西班牙馬術(左上),原來奧地利崇尚西班牙馬術,

甚至有華麗的廳堂可欣賞馬術表演,他們使用的馬是Lipizzan品種,

初生時是鐵灰色毛色,皮膚是黑的,慢慢長大時髦就會漸漸變白,

不過牠們不是白馬品種,白馬的皮膚是粉紅色的。

走出皇宮,正前方是個廣場,有部分圍起來,

走近一看,好像是羅馬廢墟(左下)。

右前方有個簡約古老的聖麥可天主教堂(St. Michael Church)(右),

是維也納最古老的教堂之一,通常教堂以主保聖人命名,

這教堂的主保聖人就是大天使麥可,

最早紀錄是1221年立基,多次變更後,1792年就沒再改變過,


融合了羅馬式晚期與哥德式初期的
建築風格




要往名店街走去之前,先往回望宮殿,中間就是有廢墟的麥可廣場,

右邊牆面正在整修,那兩幅畫就是西班牙馬術和茜茜公主,

正是眼前這棟建築裡左右兩翼可以看到的展示。





聖麥可教堂旁這一棟黃色建築上鑲著一塊牌子(左及右上),

表示Pietro Metastasio住過這裡,查了一下,

Metastasio(1698~1782),是著名的義大利詩人與歌劇編劇家,

我唱歌劇選曲都不知道他,哇,在維也納真是到處都能呼吸音樂。

路上看到有人牽著兩隻狗,一隻好像賤狗,一隻好像是法國鬥牛犬,

到國外,走在路上還蠻常遇到有人牽著狗呢。





才走幾步路,又有一棟標示著蕭邦住過呢。




星期日的早晨,大家都去教堂,名店街沒開,

再望一眼皇宮,要轉彎就看不到了。





轉過來的這條路更寬敞,路上的人不多,雕像和戶外棚架餐桌不少,

近處這個好像是個井。





走到路底,應該是黑死柱紀念碑,真是金碧輝煌。




再過去些就能看到聖史蒂芬大教堂,它是天主教維也納總教區的主座教堂,

今日所見羅馬式與哥德式風格主要是魯道夫四世公爵(1339~1365)發起,

幾百年來,見證了維也納歷史上許多重要的時刻,

這建築看起來就很宏偉,
彩色馬賽克屋頂很吸引人,

某個面
甚至有哈布斯堡皇家雙頭鷹徽章,我好想進去看看,

不過外牆在整修,領隊也沒給我們時間去,實在是扼腕,

寫文時查了好多資料,好多景點都離得不遠,開始覺得真的可以自由行耶。




領隊推薦接近教堂廣場某個轉角處的冰淇淋店,

旁邊有些白色帶點粉紅的花,好像是軟枝黃蟬的一種,

出國我很克制,只拍比較特別的花喔。





接著要去吃午餐,轉進小一點的巷子,發現有不少可愛的招牌,

記得這趟旅遊剛到德國那天下午我也有拍到。





走到了方濟會教堂,看來在維也納除了呼吸音樂,也時常碰到教堂。

牆上有個標示牌,1603年建立起文藝復興風格的外牆
,算是古蹟吧

看了這些建築不禁要想,怎麼隨便一棟都是古蹟,

台灣的房子好像稍微老舊就拆掉重建,要見到古蹟真不容易。





餐廳就在方濟會教堂附近,中午要吃什麼呢?

是一公尺長的帶肉肋排喔!

餐廳在地下室,這建築看起來也頗有年代。





又是個像地窖的餐廳,點完飲料,先喝麵湯,

然後就是長長的肋排兩大條
送上桌,遠遠看起來有點像子彈呢,

大家都說份量太多了,我很喜歡肋排,但是這麼長也太多了。

飯後點心是在地特產沙河巧克力蛋糕,真的好吃,

寫文時我有發現前一天晚上用餐的地方和那沙河飯店也就在附近,

兩天繞來繞去,其實幾乎都在內城區耶。





先用餐完,閒著無聊,就在外面亂逛,

看到一個通道通到一個中庭,好奇心驅使下,就走進去了。





裡面好安靜,而眼前這些爬滿藤蔓的牆,好像森林中的房子喔。




最後要到市立公園,得過環城大道,這戒指路還有分段,每段名稱有點不同。

這林蔭大道走起來感覺像台北的仁愛路或是敦化南路,

中央分隔島上種了許多大樹,空間蠻大的,

戒指路圈起來的這個區域有點像是台北的城中區,也就是最早的台北城,

若將台北城門連結起來的地方也都建設氣派的林蔭大道,

也會是一條環城大道。





市立公園內的花鐘。




小約翰史特勞斯拉小提琴的金色雕像我也來過三次了,印象深刻,

不過沒有一次好好的在公園裡散步,據說還有其他作曲家的雕像。





我記得以前是傍晚的時候來,在這裡看圓舞曲的現場演奏和芭蕾舞表演。




依舊是短暫停留後,沿著河岸邊走出去,要離開維也納了,留下許多遺憾。

這次跟上次相距20年,下次是否還會再隔這麼久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g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