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早上參觀六個地方,前面介紹了兩個,這篇要介紹其餘四個。

第三個行程是達松將軍廟(Ta Som),屬於佛教建築,

面向東方,但我們從西邊的門進入,

門的上方有微笑國王的雕像,象徵著這是他蓋的廟。

十二世紀時,占婆族佔領吳哥,

達松將軍協助微笑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將占婆族趕走,

他是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東征西討、驍勇善戰的一位將軍,

到了十二世紀末,微笑國王為了紀念達松將軍,就建了此廟。

 

 

 

可能是傾圮沒有完全整修好,我們沒有走進去,是從旁邊繞。

 

 

undefined

 

上方有蓮座,而且是微笑國王時期建造的,屬於佛教的寺廟。

牆上有守護仙女,有的很清晰,導遊說那是很有靈氣的象徵。

 

 

 

天氣炎熱,先在樹下講解,涼快多了。

 

 

undefined

 

 好幾個高塔上都有蓮座。

 

 

 

 繞到另一邊,看到擺在一旁還在修復的牆面,

上面的雕刻有些斑駁,有些依稀可見,

看得出來是一塊一塊的大石頭疊在一起的。

 

 

 

 前一張的牆面,應該是放在這個門上方的,還在等待修復。

 

 

undefined

 

 牆上的守護仙女雕像,有的很乾淨,有的黑了臉,

不知道為什麼有差別。

 

 

undefined

 

 這座屬於佛教的廟在微笑國王之後因為國王信仰不同而被破壞,

難得留下這樣一排的佛像,高坐在門上。

 

 

 

 離開達松將軍廟的時候,看到門口攤販在賣東西,

先是看到棕糖果實,這是雌的,可以收取汁液來喝,

我們沒在這邊喝,是隔天在另一個地方喝到。

 

 

undefined

 

 牛奶果剛好是盛產期,沒吃過就買一顆來分著吃。

 

 

 

 切開來是這個樣子,軟軟的,蠻好吃的,中間有種子,

紫色部分會有一些白色乳汁,或許名稱是這樣來的。

隔天我發現飯店裡的早餐有這水果,又吃了不少。

 

 

undefined

 

這是用香蕉葉包糯米和香蕉烤來吃,

 

 

 

剝掉葉子用塑膠袋裝著,很燙,香香甜甜的,蠻好吃的。

 

 

undefined

 

 上車沒多久,就來到東梅蓬寺(East Mebon),

另外有個西梅蓬寺,再另一處,我們就沒參觀。

這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於西元953年,

在水庫中央蓋了一座水神廟,用來祭祀水神和祖先,也感念父親建立了水庫。

現在一點水也沒有,樓梯處是碼頭,直接走樓梯上去就可以了。

 

 

undefined

 

婆羅門教的寺廟都面向東方,只有藏經閣會面向西方。

這裡一共有五個塔,中間的塔比較高,象徵著宇宙中心點須彌山,

旁邊寺個塔圍著中央,很方正穩重的感覺,

中間登上中央塔的樓梯兩邊各立著石獅,都還挺立著,很氣派。

 

 

 

這個廟是獻給濕婆神和國王雙親的,

廟內可以看到代表濕婆神的陽具和保護它的陰具。

 

 

undefined

 

 走到中間的廟塔往上看,上面是中空的。

 

 

 

 現在供奉著一尊佛像,還插著香,有人膜拜。

 

 

undefined

 

小磚塔表面有許多孔,是以前固定灰泥雕飾用,

灰泥因時間太久剝落,底部就露出來了。

 

 

 

第五站來到變身塔(卜里蘆寺Pre Rup),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國王建於十世紀後半葉,

看起來和東梅蓬寺有點像,但是比較高,樓梯比較陡。

這裡是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的神殿,象徵著往生到另一個生命去,

千年前在此舉行儀式一定是達官雲集,不能隨便進入的。

 

 

 

 走上第一層台階,中央有個火化台(被網址浮水印遮住),

古代皇族過世就在此火化,

火化之後到右邊一個小屋清洗骨頭,再放到中央的塔裡供奉。

看上去的塔仍然都面向東方,只有佛教寺廟會面向西方。

 

 

 

這邊的樓梯有點陡,每階也蠻大的,幾乎是貼著爬上去。

 

 

undefined

 

  中央塔,有一邊的石獅子已經不見,門上的雕刻卻還很清楚。

吳哥窟的塔廟建築,有許多門楣和石柱與塔身所用的材料不同,

通常是用石頭雕刻,是最堅固、保留最好的部分。

 

 

 

從最上層往下看,可以看到中間的火化台。

 

 

 

 往左手邊看下去有個門的高塔面向西邊,那就是藏經閣,

婆羅門教的寺廟裡,只有藏經閣會面向西邊。

左前方的矮亭子就是清洗骨灰的地方。

我記得這個塔的北邊另做了木樓梯,我們就從那邊下來。

 

 

undefined

 

路過皇家浴池,接近中午時分,看不出有什麼特色,聽說是拍日出的好地方。

仔細看中間已經頹圮剩下地基部分,原來是個石座蓋亭,需要搭船才能過去,

最初建於十世紀中,十二世紀中後期微笑國王在位時有修建。

導遊說其實不是什麼洗澡的地方,是國王和皇后修行的地方,或許到湖中清幽些吧。

 

 

undefined

 

 最後來到荳蔻寺Prasat Kravan,音譯為喀拉凡寺,

因Kravan發音類似荳蔻,所以又被稱為荳蔻寺,屬於印度教寺廟,

正門面向東方,但我們從西邊進入,繞過塔邊,才到正面。

哈沙跋摩國王建於西元921年,是吳哥窟少有的紅磚雕刻建築。

相較於東梅蓬寺和變身塔的中央高塔和旁邊寺座小塔圍繞,

這裡的五座塔一字排開,形式不太一樣,

但中間的塔還是比較高,仍然象徵著宇宙中心點須彌山。

這排塔面向東邊,塔前建築都只剩基座,

法國人在面向東方的引道遺址和殘餘的塔門在1960年代整修過,

新磚塊上有CA(Conservation Angkor縮寫)字樣。

 

 

 

 吳哥窟的天氣很熱,還好有很多大樹,稍稍降溫。

這棵樹我看了許久,是兩棵樹纏繞在一起了。

走進來的時候,我看了一下路邊的樹,

有些開著一些小黃花,可能是鐵刀木,

還有沒人摘的棗子樹,大概不甜吧,後來在其他地方也看到。

 

 

 

最右邊的塔內牆上有毗濕奴的妻子,也被稱為吉祥天女,

是印度教帶來幸福與財運的女神。

 

 

undefined

 

下方的都是供養人,臉上帶著簡單純真的表情。

這裡的浮雕精細繁複,肢體動態很生動。

 

 

 

中央塔內的三面牆都有毗溼奴神大型磚雕,

因其法力高深,形象不只固定於四隻手。

中央的毗濕奴神頭戴寶冠,有八隻手臂,四周都是供養人。

右邊牆壁上是坐騎在神鳥格魯達上的毗濕奴神。

左邊牆上是踩在蓮花上渡海的毗濕奴神,腰和裙都有動態的感覺,

四隻手各拿著金剛杵、海螺、日輪圓盤、荷花花苞,與佛教密宗有相同之處,

可惜我沒拍好,就不放照片了。

陽光從塔中央透進來,映著牆上磚雕泛著淡紅色的古樸質地,

不過這熱度也烤得我們快暈了,

吳哥窟的天氣炎熱,最好能避開中午時間參觀。

 

結束上午的行程,回聖卡飯店吃豐盛的自助餐,

中午休息一下,下午再出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g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