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暑假的時候閒來無事,好友說想學拍絹絲流水,

我就先跟她借相機去拍,再傳授經驗給她,

這次是看到格友在北投、天母附近拍了美麗的流水,

我也找到了中山北路219巷上山,在一個涼亭旁停車,

涼亭邊有慈母橋,慈母橋下有些水流,就在這裡拍,

我看地圖這條應該是松溪,到下游一點的地方才與磺溪會合。

八月中一個星期,我一連去了三次,這一篇是第一次和第三次拿單眼拍,

第二次是帶好友去,她拿單眼,我只能拿小傻做記錄,

下回再將第二次拍的用做介紹地理位置




02

1990年的時候,就曾經小玩過相機,

當時從一位朋友手上接收了一台Nikon的單眼手調相機,

2004年我還用它,後來數位相機出現,就被我閒置了。




03

太久沒拍,在網路上蒐尋過方法,大約知道是小光圈長曝光,

我將光圈調到最小22~16,配合1/20秒或更慢一些,沒有角架,很容易糊




04

第三張和第四張是一樣的景,第三張有所謂的絹絲感,

第四張則是透明清晰的,這就是因為光圈與快門不同的搭配,

有玩單眼相機的朋友,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不同

當天的天氣不錯,如果要拍清楚的水並不難,

但要拍絹絲感需要曝光久一點,就會太亮,

我沒有偏光鏡,當時也不知道如何操作那相機的減光,

所以第一次拍雖然有一點絹絲感,卻還是不夠。




05

慈母橋下的水階有些落差,水量夠,拍起來好像瀑布一般。



06

太陽出來了,沒有減光就拍不出絹絲感了。



07

局部的清泉石上流,若不知比例光看圖片的話,可能會誤以為是瀑布。



  08

稍遠一點來看,旁邊都只是大石頭。不是山壁喔。



09

這一張有些絹絲感,第一次拍的,大概就是第五張和這一張比較滿意。

* * * * *



10

隔了一週又來,這次遠遠的先拍一張慈悟寺,

沿著山路再上去會有岔路,要去慈悟寺走右邊,

若沿著那條路上去,走了一段後就沒有柏油馬路,

但可以接上登山步道,走到文化大學

慈母橋則要在岔路時走左邊,車可以一路開上去到陽明山公園




11

這是在同一地點的柏油馬路上拍的,所以是遠景。



12

再度下橋去拍,這次知道要用1/2秒來拍,

但相機的光圈最小只能22,只好盡量找沒有亮光的時候拍。




13

這一次拍的水流不再那麼透明,可以看到白色線條了,比第一次成功。



14

遠景還是比較清晰一些。



15

跟第一次的有差別嗎?歡迎大家來比較。



16

第二次拿單眼拍好像真的有比較美,有雲霧的感覺。



17

這次還附贈了一隻藍鵲,牠在樹上停留時間還蠻長的,我就慢慢跟牠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g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