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到文大附近的美軍宿舍區,發現美軍俱樂部正在修建,
當時進入參觀,覺得還不錯,但是沒有供餐。
(可參考舊文→舊屋新開又一處,即將開幕的Brick Yard 33 1/3美軍俱樂部 )
一月正式開幕,也提供餐點,看到有紐奧良海鮮湯飯,一直想去吃,
所以二月又找了一個週末上去品嘗一下。
餐廳前面就有專屬停車場,按鈕取票,用餐完畢結帳時拿給櫃檯消磁就可以了。
對面有個足球場,是前身太平洋聯誼社時的網球場。
門口擺了排隊用的圍欄,可能是預防人太多吧。
聽說過年時人很多,內部甚至有些損壞,在網路看到消息時覺得客人們也太誇張了。
荒廢的那些年,曾有一次經過,外面都是雜草,
現在整理起來很漂亮,希望大家都能愛護啊。
門口放了歷史建築的標誌,對我來說,這兒不只是餐聽,而是有意義的建築。
因為過年時參觀的人多,有人還爬上屋頂踩壞了屋瓦,
所以現在只有平時不用餐的時間可以免費入園參觀,
週末和例假日用餐的人多,就不開放僅參觀的訪客。
若不是因為是歷史建築,我想一般餐廳也不會提供免費參觀,提供免費參觀真是佛心來著,
但若沒有人去注意參觀的人,的確有可能引起一些問題,所以經營團隊得再加強人力才行。
入口櫃台有好幾個車牌,我想起以前也曾有過一個,但沒留著。
牆上的字vinyl是乙烯基塑料,就是做黑膠唱片的原料,也代表黑膠唱片的意思,
最上方則是用黑膠唱片疊起來的半圓形。
上方用黑膠唱片裝飾,我會想再來,也是因為知道這裡有黑膠唱片的相關展覽。
大家還記得上次我曾提過店名33 1/3是什麼意思嗎?就是黑膠唱片的轉速。
這個唱機真美,不過當天並沒有聽到播放音樂。
我們沒有先預約,但我刻意早點到,11:40左右進入餐廳,已經開始登記。
還沒被帶位不能先進入拍照,所以就在外面拍。
很幸運的是,不到20分鐘,我們就入場了。
這次被安排在裡面的廳,中間有個暖爐,蠻寬敞的,我們坐在最裡面。
牆上有個彩虹唱片的圖,旁邊的手勢是德州的長角牛手勢耶!
這暖爐不靠牆壁,而在中間,和我見過的都不一樣。
後方還有些空間沒擺桌椅,感覺並未完全利用,應該可以再增加桌椅。
我們的桌子邊就是這面牆,把台北市以前的唱片行標出來,
不知道是否有哪位格友記得這些唱片行?
排餐式主餐、義大利麵、燉飯都各五種選擇,
可以單點,或搭配四種加價方式選擇附餐。
另外有兒童餐和兩種蔬食餐,湯也有兩種選擇。
這張是開胃菜、沙拉、帕尼尼、漢堡的菜單。
無論是主餐或是漢堡,都有美國南方紐奧良鄉村特色菜,
有焦黑魚、海鮮湯飯和燉牛肉潛艇堡,
我也是因為紐澳良特色菜才特地來用餐的。
還有飲料菜單,他們的咖啡和紅茶還蠻經濟實惠的。
桌上的餐紙也是黑膠唱片的樣子,上面寫著:
"當世界說要有99%的努力,剩下的1%值得保留給音樂。"
我是再同意不過了,我的努力可是有很多都在音樂上哩。
另外也提到了美國南方紐奧良鄉村美食,有機會大家可以嚐嚐看。
這裡提供免費wifi,密碼就放在桌上的立牌。
我的餐點是加39元多一杯咖啡,點餐後很快就先送來了,
還蠻濃的,我們都覺得搭配這個是最划算的。
朋友的餐是加79元有麵包和湯,當天是磨菇濃湯,還蠻好喝的,
但麵包就放在湯杯上端來,感覺有點單薄。
喔耶,我的紐奧良海鮮湯飯,英文叫做gumbo,是路易斯安那州的特色菜!
去年回奧斯汀沒吃到,回台灣看到餐廳有,才又突然想吃。
用的海鮮不少,很有料,味道有點辣,很夠味,朋友吃了也愛我這一道。
不過紐澳良海鮮湯飯是重口味的一道菜,
跟美國的原味比並沒有那麼道地,但會適合台灣人的口味吧。
朋友點的墨魚海鮮燉飯,用的海鮮跟我的差不多,
只是飯蠻乾的,幾乎沒有湯汁。
吃飽就可以到外面拍照了,離去前再去結帳就可以了。
這方式我覺得有點怪,我和朋友吃飽都離座拍照,帳單就放在桌上,
對用餐的人當然是不錯,但是在外面等的人不就要等很久嗎?
我又再次來到屋頂,這裡原本是設計成可以坐下來休息的地方,
不過當天也沒什麼人上去。
屋頂邊放了一個告示,說屋頂是聖誕老人專屬,其餘人等嚴禁攀爬屋頂。
那屋瓦可是50年以上古物,不知道耐重度如何,壞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一樣的來修。
從上往下,一目了然,有落羽松、櫻花和黃金楓。
中間的淺水池,以前是戶外游泳池。
這裡有時可以玩水喔。
左邊是以前的室內游泳池,現在也做酒吧或外包場地,
當天就有人包場,在入場時就請我們別過去那邊。
這面牆還蠻漂亮的。
山櫻花開了,不知道以前就有,還是重整後才種的。
聽說唱片唱機的展覽還沒開放,我很好奇,就透過玻璃窗往內看。
牆上那海報上的人正好指著我耶。
真的有好多唱片和唱機,真希望可以進去看啊。
其中有一個很特別,就是右下角這一張,那是X光片,竟然曾是最早的盜版唱片耶。
蘇聯人在50年代因為與西方世界冷戰,無法聽到最流行的音樂,
為了滿足樂迷們想聽上一首的願望,就有了盜版唱片的出現。
當時缺乏黑膠唱片需要的原料乙烯基vinyl(前面解釋過餐廳入口處的字),
狂熱樂迷就把腦筋動到了X光片上,跑到醫院垃圾堆把丟棄的X光片翻出來用,
還被稱作Bone Music。
薄薄的塑膠片無法在兩面都壓製音樂,音質和耐用度也不高,但只要一盧布就買得到。
1958年蘇聯政府開始掃蕩這樣的唱片,短短一年內就幾乎完全消失在市場上。
再次進入室內,這區域的屋頂有玻璃採光,還蠻不錯的。
屋頂上掛著許多盆栽,但都是倒掛著的,不知道怎麼給水。
牆上也擺些盆栽,配上磚牆有些古意。
旁邊的門是進入另一個展覽室。
這展覽是介紹這個歷史建築的故事。
這模型可以看得很清楚這歷史建築的設計,右下角上次有去過,這次不能進去,
那梅花形狀的看起來好像是戶外的按摩浴缸耶,現在已經種了樹,布置成小花園。
這就是那有歷史的屋瓦!
本來重新整理的時候,團隊想要把好的瓦片集中在A、B區,再重新製作一些鋪在C區,
後來他們在屋瓦上找到當初製作的廠商資訊,剛好他們還庫存了足夠數量的同一批,
所以所有屋頂上的瓦片都是最原始的版本,真是幸運啊。
不過現在的遊客可要好好的珍惜,如果用玩又壞了,那就只能再做新的了。
美軍在冷戰時期(1951至1979年)駐台協防,美軍駐點比我想像的還要多耶。
牆上展示一些以前的照片和證照,現在看來珍是珍貴呀。
左邊是1968年開始當成草山青少年俱樂部時的證件,
右邊則是美軍離台後太平洋聯誼社接手打造成陽明山聯誼社的收據、發票和照片。
牆上還有這生力麵的包裝紙,好友看到馬上想起小時候吃過。
我聽過生力麵,但對它沒什麼印象,我家是不吃泡麵的。
這次有進去廁所,發現蠻工業風的,
連門板上掛包包的地方都是紅色的水開關,蠻有創意的。
這兒假日人很多,最好能先預約,免得等候太久。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Y33TeenClub/
電話:02 2861 8282
地址:台北市凱旋路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