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上午自由探索四周環境後,十點要去拜訪牧民的家,
看看牧民住的蒙古包裡真實的樣子。
時間一到,牧民就騎著氂牛、駱駝和馬來迎接了。
後面還跟了隻狗,草原上幾乎每家都有狗。
要去參觀的不只有我們的團員,還有其他人。
他們騎過來之後,會讓遊客輪流騎過去,我鎖定了比較少見的氂牛。
連小孩都騎馬迎賓。
這趟行程有安排騎馬,所以可以先不騎。
這幾隻駱駝很健壯,有個小女孩騎在上面呢。
這次行程也有騎駱駝,所以也可以等。
我後來真的有騎到氂牛,幫我拍照的領隊把牛的頭給切掉了,
真是太搞笑了,我也莫可奈何。
來到民家,他們先列隊歡迎。
仔細把迎賓的人也數一數,全家大概有十一人。
先進入第一個蒙古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門有點低,要低頭進入。
蒙古包是用木頭架起骨架,外面蓋上羊毛氈,可防風保暖。
當天擠進三、四十人,大概怕悶,所以下方掀起來。
蒙古包的旁邊有幾張椅子,中間擺了火爐,桌上有馬奶和奶製品點心。
門口有個羊毛氈的背帶,是出門放牧時裝食物肉乾的袋子。
民家有特地準備迎賓點心,我們都很好奇會是什麼味道。
這些主要都是奶製品,我們只嚐到一些碎狀起司,右邊那好像餅的並沒有嚐到。
火爐邊的鐵桶裡放了許多乾柴,看起來像是馬糞,沒有味道。
靠近屋頂的部分,高高掛著一串串的東西,
全都是起司之類的奶製品,要把它們曬乾。
男主人開始介紹了,他們和朋友碰面的時候,要拿出鼻煙壺互相交流。
他把裡面的粉狀鼻煙倒出來給大家聞,味道淡淡的,沒留下深刻印象,
不過以前只把鼻煙壺當古董看,沒想到蒙古人還在用,
看到他們在使用道是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來就是品嚐馬奶,味道也是淡淡的,不像牛奶那麼濃。
這保溫瓶現在不常見了,但其實可以省電耶。
製作馬奶酒的話,就把馬奶就放在這個袋子裡,要持續的攪動一段時間,
幾天後發酵就能做馬奶酒。
前面有提過,蒙古包內先用木頭做出骨架,外面再蓋上羊毛氈,
兩個人約兩個小時就可以蓋好,收的時候也差不多時間。
屋頂天窗會綁上一條繩子,繩子再綁到門口,做為基準。
他們有時會把東西夾在木條上,晚上沒燈要拿,就先找到繩子,再用數的。
這條又乾又皺的,可是風乾的肉條。
外出放牧就帶一條,泡水後會膨脹,吃起來是會飽足的。
這種生活恕我難以想像。
獸角是酒杯。
我在內蒙古也看過,直接裝酒迎賓,客人一定要喝掉啊。
接著一組人演唱與演奏了一些音樂,下面可以欣賞一段影片喔。
蒙古最有名的就是馬頭琴和喉音唱法,馬頭琴像二胡,
喉音唱法則是能在低音之上唱出泛音,同時唱出兩個音,很神奇。
這唱法很難,我還不會,十月下旬有機會學。
如果到蒙古絕對不要錯過,一定要欣賞一番。
欣賞完音樂表演,走到另一個蒙古包去,外面正在曬肉乾呢。
另一個蒙古包裡是製作馬奶酒的地方。
這回大家沒有坐下,繞一圈觀看一下環境和用具。
馬奶是必備的材料。
這桶都已經變成起司了。
我記得導遊解說是用蒸餾的方法萃取出來,
我們有試喝,還是溫的,酒精味不濃。
參觀完室內陳設,開始到外面體驗民家生活。
接近中午,主人把羊群趕回羊圈裡。
玩遊戲囉,它們都用羊骨頭當玩具呢。
把手中的骨片從木台的上射出去,目標是打倒對面的小骨頭,
可以兩人輪流射,當作比賽。
我有下場體驗,一開始不知如何發力,
骨片飛不到一半就掉下啦,超好笑的。
這想要射得遠,手腕和手臂都要帶力氣揮出骨片。
羊毛加工,還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把羊毛打鬆。
打完之後再壓,直接上馬拉著滾比較快。
獸皮怎麼拉成帶呢?
把獸皮掛在架上,下方綁上大石頭,
拿根木棍上下抽動,皮慢慢就會被拉長了。
車上放了好多皮大衣,供給遊客試穿拍照。
蒙古冬天很冷,需要這樣的服裝。這要是帶回台灣,永遠也沒機會穿吧。
穿完大衣,抱出小羊給大家抱著拍照,我也有抱到。
小羊很乖,毛很軟,摸起來很舒服,不會亂動。
天上又出現好幾隻老鷹,老鷹真是蒙古天空的日常啊。
最後他們示範他們怎麼搬遷。
就是把小孩、物品放到車上,形成車隊,慢慢拉到下一個落角處。
隊伍離開的時候,女主人要在最後面向四方灑些馬奶,有祝福的意思。
女主人也有讓我嘗試灑這馬奶。
牧民的家雖然不豪華,但讓我們實地參觀和體驗實作是很難得的經驗,
真的蠻好玩的。
下午要前往蒙古的古都哈喇和林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