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泰山頂上,走完天街,爬上樓梯,就來到了碧霞祠。
大家也都慕名而來,進廟裡參拜的人還不少。
碧霞祠主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是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
始建於西元1009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完整保存了明代建築規模和銅造鑄件,建築主體則是清朝中晚期風格。
進了山門,三面都有建築,中間的建築是正殿香亭,
兩側是東、西配殿,分別供奉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
香亭前是明萬曆年間銅鑄的萬歲樓,和明嘉靖銅鑄的千斤鼎,
兩側各有一銅碑。
香亭是清同治年間所建,屋頂覆蓋黃琉璃瓦,
周圍有十二立柱,重檐八角,方正宏偉。
香亭中供奉著明代萬曆年間鑄造的碧霞元君銅像。
碧霞指的是東方的日光之俠,全稱是"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也有稱為泰山聖母、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
據說碧霞元君對於婦女與兒童的庇佑特別靈驗,大家帶孩子都會來這裡參拜。
碧霞元君的信仰是明清時期在中國北方特別興盛,
民間甚至有"北元君、南媽祖"的說法。
寺中有道士、道姑,身穿黑色道服。
正殿香亭後方是大殿,為五開間,九脊歇山式頂,
簷下高懸乾隆帝賜"贊化東皇"巨匾。
另一個"弘德澤民"是二十年代留日書畫家王先覺所寫。
正殿內供奉的也是碧霞元君銅像,兩側是眼光、送生兩神銅像。
上方高懸康熙帝題匾"福綏海宇"。
西側的明朝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
東側則是萬曆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
離開碧霞祠繼續往上走,才三分鐘就來到了大觀峰,
泰山從山腳下一路往上有許多的石刻書法,而這片牆面最為壯觀。
眼前的山壁最右側則為唐摩崖(為唐玄宗所寫),
它的東側岩石為宋摩崖,由宋真宗所寫,
現只剩篆額《登泰山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
中間也有一些明朝留下來的,比較不清楚。
西側有不少清朝石刻,也稱為清摩崖。
摩崖就是在天然的山崖石壁上摩刻文字或造像,
這片石壁上最有名的就是右邊這篇唐玄宗的碑文《紀泰山銘》,
俗稱唐摩崖,刻於唐開元十四年,西元726年。
高13.2公尺,寬5.7公尺,連同題額有1008字,使用唐隸體,
刻寫了封禪告祭的由來,頌揚泰山和唐初五位皇帝的功績。
這些金漆和紅漆不知道是否真的那麼持久,還是修過,不得而知。
石壁中間有些是刻了字沒上色,要近看才看得出來。
繼續往上走了不到十分鐘,見到日觀峰氣象台和旭日賓館。
氣象台沒開放,我們也不住賓館,就沒過去了。
我們的目標是遙遙相對的玉皇頂,這裡才是真正的泰山之巔。
要上玉皇頂的路上有好多石刻字,不知道是否要有什麼樣的身分才能在這裡刻字。
玉皇頂入口有個無字碑,高約五公尺,是漢武帝所立,是他封禪泰山的標誌。
有人看了無字碑,又寫了碑,右邊是明朝大名(府)人進士張銓所寫,
左邊則是清末出生的郭沫若在1961年所寫。
爬上階梯,就到了玉皇頂,中國寺廟裡常見長方形香爐。
香爐後面是被圍起來的泰山極頂石,還有標高1545公尺的石碑,
石欄杆上滿是遊客的祈福鎖頭。
正殿供奉著玉皇大帝,始建年代已不可考。
上方匾額寫著《柴望遺風》,遠古帝王就是在此燔柴祭天。
裡面幾位穿著西裝的人似乎是這裡的管理者,在這兒上班不錯啊。
從泰山極頂往下望,跟剛到山頂所見的角度有些不同。
廟旁有個古登峰臺石碑,說明了歷代皇帝就是在玉皇頂築壇祭天的。
側殿是普渡眾生的觀世音菩薩。
玉皇頂的範圍其實蠻小的,
主要是因為是泰山頂,又是古代帝王封禪祭天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來。
在前庭眺望下方的建築,有賓館可住宿。
要是能住在山上,就可以早起看日出,應該也很不錯。
賓館旁邊則是寺廟,上方是青帝宮,下山的時候再進去。
下方則是赫赫有名的碧霞祠。
沿著下山路線指示,就來到青帝宮,始建年代已不可考。
內祀東方之神青帝,主生。宋真宗登泰山時加封青帝為廣生帝君。
1997年曾修過,看起來蠻新的。
西側殿是財神殿。
東側殿是觀音殿。
從青帝宮再看一眼山上的玉皇頂,天氣一整個放晴,很美。
在山上走了約兩個小時,該下山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