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7/18中午在宜蘭東旅退了房,和妹妹來到壯圍海岸線,

首先來到壯圍海岸盪鞦韆,車子開到外面水泥路就停在路邊,走到沙灘。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望向太平洋,龜山島就矗立在眼前。

沙地上有馬鞍藤,不過夏天中午正熱,沒什麼花。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沙灘上有輛汽車卡住了,來了一輛卡車幫忙脫困。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這輛卡車蠻有力的,把它拉出來了。

七月的正中午,沙灘上沒遮蔽,拍了照就離開囉。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我們走海岸邊的小路北上,約五分鐘後就進入了壯圍沙丘生態園區,

不過我們是從後門小路進入的喔。

壯圍沙丘生態園區是在2018年落成啟用,戶外沙丘草地陳列了許多藝術品,

是從2019年開始舉辦"壯圍生活節"慢慢累積出來的。

天氣實在太熱,我們就開著車在車裡欣賞拍照。

這個是2022年的黃錦城的作品"篳路藍縷",

是用好多鋤頭做成的,代表著好多人的辛苦開墾吧。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2023年墨西哥藝術家 Lua Rivera的作品"沙丘的太陽",

它代表一顆恆星,與環繞著恆星的六個小太陽,

核心由織物和金屬絲製成,會隨風移動。

如果沒有解說,我會想成中間是太陽(也是恆星),旁邊有六顆小行星;

或是有一個行星,旁邊有六顆小衛星呢。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2022年陳淑燕與杜瓦克‧都耀的作品"漂浪之舟 希望種子",

漂流航行的舟,帶著家鄉的種子前行,種子是以大葉山欖為對象,

對於遷移的噶瑪蘭人來說,有落地生根的涵意。

陳淑燕出生於台東鹿野,2005年協助部落工藝來到新社部落,

與杜瓦克‧都耀共同成立光織屋Paterongan Art。

杜瓦克‧都耀同時擁有阿美族與噶瑪蘭族血統,

2008年起投入新社部落竹藤編工藝傳承與創作。

噶瑪蘭人在遷徙到花蓮之前,就是住在宜蘭壯圍鄉東港村奇立板社,

據說這帶常見到大葉山欖,為了懷念祖先,大葉山欖也成了族群認同標記。

有興趣可參考之前寫的花蓮新城嘉里村尋找噶瑪蘭族蹤跡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2021年王昱仁作品"生生之德",以魚代表海洋豐富生態,

藉由生息繁衍旺盛生命力,隱喻萬物生生不息。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2024年松雅‧沃德麥爾Sonja Vordermaier作品"沙丘之堡",藝術家順應沙丘地形,

以在地取得的沙子與可自然分解的環保布料沙袋與在地居民及遊客,

共同創作了這個線條流動如浪的地景雕塑,

造型隱隱呼應隱藏在海岸各處的軍事碉堡。

藝術家的選材,也保留了植物在上面發芽的可能性,

是作品可能成為有機生命體,隨著時間推進,有可能會自然融入地景之中。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在車上將外圍的地景藝術欣賞過後,將車停好,繼續欣賞停車場附近的作品。

上圖是2018年鄭陽晟的"舞動壯圍",使用代表海灘和海水的意象為底座,

上半部用魚的身體,加以壯圍特產哈密瓜的網狀表皮紋路,

雖著飄揚的風旗,展現著壯圍的熱情與活力。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遠處小丘上是2023年范志明作品"迎風逐浪"側面。

范志明是花蓮壽豐鄉溪口部落阿美族人,擅長把漂流木運用到極致。

人頭後方像頭髮的部分,代表著捕鰻苗的三角網,

這地景藝術想要表達的,就是在東北季風吹起後,

聚集到蘭陽平原沙灘上追逐希望的捕鰻人。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到正前方來看,是個愛心呢。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2024李蕢至作品"浮動沙丘",把竹編作品放在水上漂浮,

也象徵著自然、藝術與社會也在不斷變動的相互關係。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2022年達耐‧達立夫的作品"趣‧Fun鬆",他是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

自幼在稻田隨父親工作,水牛深深影響著他的創作生命。

這三隻水牛也讓我和妹妹想起童年的水牛。

 

宜蘭台2線濱海公路海岸三景點巡禮/壯圍海岸盪鞦韆、壯圍沙丘生

旅遊服務園區的建築也蠻特別的,這麼熱的天,要趕緊進去逛逛囉。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我們從靠近停車場的入口進入。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這裡有遊客中心服務台,電視正播放著今年辦的壯圍生活節影片,

除了地景藝術,也有音樂表演,裡面也有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的表演。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館內分為微笑聚落館與芒草Cafe,館內設計頗流線型,不是規規矩矩的死板建築。

微笑聚落還分成日出埕、浪花村與海角集。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先看到的是浪花村,上面懸掛好幾塊布條都是臺語,

好幾張都有"勁"這個字,是宜蘭特有的臺語腔調。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轉個彎來到小型攝影展,來看看宜蘭的晚上是什麼樣子,

看起來是螢火蟲飛舞的畫面,地面還光亮得有倒影呢。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有個通道有不少亮燈魚的裝置,要是能做得精緻點更好。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角落的海角集是販賣地方特產的地方唷。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中間有個大間布置得好像露營區,角落介紹了幾個藝術據點與休閒農場。

這個空間感覺是日出埕。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有個空間是介紹大東北角觀光圈。

這裡是屬於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喔。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逛完展場,來到有餐廳的地方,這裡二樓除了有芒草Cafe,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一樓還有一家可為烘焙Pain de Kai。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空氣中飄散著麵包奶油的香氣,我和妹妹進去瞧瞧。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現場販賣多款麵包與甜點,

我們買了一條布里歐牛奶吐司與一個蘋果肉桂捲,都蠻好吃的。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我們也到二樓看了一下芒草Cafe,提供西式餐點,當天人還不少呢。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開車要離開前,發現另一個作品,我們就停在路邊拍。

這也是2021年王昱仁的作品,叫做"豐登向榮",

以壯圍名聞遐邇的哈密瓜和稻米為創意主視覺,

兩個半圓組合起來則是像沙漏造型。

老實說,以前還不知道壯圍的特產是哈密瓜耶。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離開壯圍沙丘生態園區,走台2線往北,途中還去全家超商吃了一支霜淇淋。

大約25分鐘後,找到了大福觀海旭日平台,

園區前方的路不大,但有停車的地方,還不錯。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這裡特地做了觀景台固定的鞦韆可拍照。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這裡也能遠觀龜山島。

寫文的此刻是溼冷的冬日,真想念夏天的艷陽。人真是矛盾啊!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往北望去,當天的天氣及好,風也很大,不會太難受。

 

宜蘭狀圍沙丘生態園區/一次看完同一線上的三景點

有棚子遮蔭,頗有南洋的味道。

我們大約停留十分鐘,拍照賞景完,就離開宜蘭,返回台北囉。

 

壯圍沙丘生態園區簡介

地址:宜蘭縣壯圍鄉壯濱路二段196巷18號

電話:03-9382420

免費參觀,全年開放9:00~17:00

 

壯圍生活節官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g Fish 的頭像
    Big Fish

    BigFish自由自在的魚《●)))><

    Big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