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到新城,附近店家或景點都早早關門,晚上沒事可做。
後來查到花蓮市將軍府營業到晚上十點半,
因為隔天白天無法前往,於是決定晚上去走走。
到將軍府前,先到七星潭看看,沒想到黑壓壓的沒亮燈,
不過我們還是到海邊晃了一下,赫然發現海灘上有太平洋疊石藝術季的展示,
晚上有亮地燈,但還是不清楚,我們走了一小段,覺得做得不錯,
同學一直說怎麼都沒有宣傳,好可惜!
查了網路,原來5/17就開幕,會一直展示到八月底,強力推薦大家去走走唷!
隔天傍晚要回台北前,我趁著還有些日光,再去看了一次。
這裡不是沙灘,都是鵝卵石,再加上漂流木,
正好可以舉辦這個獨具特色的疊石藝術季。
往北邊望就是七星潭月牙灣,再北一點就是清水斷崖的方向。
進入展場,前面幾件作品是主辦單位邀請國、內外藝術家來創作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影片的介紹。
第一件是瑞典地景藝術家Pontus Jansson所創作的四個圖案,
太極和同心圓很清楚,另外兩個就要自己發揮想像力囉。
這個是英國自然藝術家James Brunt創作的花蓮螺旋。
英國環境藝術家Jon Foreman創作的漣漪。
台灣藝術家了嘎‧里外的作品。
這是林立仁的作品,象徵著山海之間嗎?還是由山路連結的山群呢?
臺灣花蓮玉里高寮部落的阿美族藝術家馬耀(陳明智)的作品-海的一滴。
好多疊石都是用圓形來呈現。
這個有點像是大海螺。
可愛的夾腳拖是黃裕榮的作品。
後面是參賽作品,也很精彩,臉書官網反而可以找到參賽作品的介紹。
參賽作品:太魯閣族少女
參賽作品:北斗七星
參賽作品:靜心之環
參賽作品:白紗窗女孩。
這作品比較複雜,要離遠一點看整幅圖才看得出來。
參賽作品:海的饋贈,看得出有一條大魚和波浪。
這作品是銅獎唷!
參賽作品:石鯨之歌。優選作品。
參賽作品:水波紋,是水落入水面產生漣漪的瞬間唷。
參賽作品:石映山海‧花蓮,中間其實是台灣,我從西北往東南拍,
我會想像北部有101,雙心石滬是澎湖,台東旁邊還有三仙台。
這個作品得到了銀獎唷!
參賽作品:循環藍調,獲得優選。
作品以光碟片造型為主視覺,
象徵一種能播放的記憶,也是儲存光與海聲的載體。
參賽作品:生之命,人生就是在不斷的跨越障礙唷。
參賽作品:翻車魚,花蓮著名的漁產,也教做曼波魚。
下方用石頭排了2025與波浪來襯托。
參賽作品:綻放洄瀾,是以曼陀羅畫風格來發想的。優選~
參賽作品:鴨行山海。看出來了嗎?最上面是一隻鴨子坐在山峰上。優選~
參賽作品:飛馬耀日,正中間立起的漂流木就是馬首唷。
參賽作品:鯨鳴,平面的鯨魚很容易就能辨認出來,下方則有漩渦狀海浪。
優選~
參賽作品:洄瀾之棲,是花蓮的紅面鴨喔。優選~
參賽作品:石語‧島聲。
是以台灣多元南島語族文化為發想,可以看出排了不少圖騰。
仔細看,中間是兩個拳頭,象徵著族群間的連結與尊重。
參賽作品:海洋圓舞曲。
上方有隻大魚,下方有三隻章魚牽著手在跳舞。
這作品經由網路投票,獲得了網路人氣獎,同時也是金獎得主。
參賽作品:共棲體,象徵生命中的依存與共生。
參賽作品:鯨魚,其實鯨魚是中間那一小隻,外面代表的是七星潭海岸。
這作品很漂亮,如果不是中間有隻鯨魚,我會以為是漂亮的項鍊呢。
七星潭海灘有特殊的鵝卵石,還有許多漂流木,剛好成為疊石藝術作品的材料。
與之前見過的沙雕展材料不同,但也就是利用在地的特色囉。
這次誤打誤撞看到展覽,大為驚豔,推薦給大家。
展覽到八月底,有到花蓮的朋友,可以去七星潭看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