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下午四點多來到新城,直奔佳興冰果店,因為它五點結束營業。
佳興冰果店除了檸檬汁有名之外,還有佳興小吃餐廳可入內吃熱炒。
我和同學看了一下想吃,可惜店員說只營業到四點,真是無緣啊。
只能從冰果店這窗口買冰吃囉。
佳興冰果店最有名的就是檸檬汁,我記得可以宅配。
我和同學各買一支蜂蜜檸檬棒棒冰來嚐。
小時候吃過這種棒棒冰,好久沒吃到了。
要把頭給扭斷來吃,手有點沾到,還好旁邊有個洗手台,蠻貼心的。
我們邊走邊吃邊逛。
經過白色建築山海百貨,來到山下村,
看起來很有原住民特色,原來是太魯閣風味餐餐廳。
它的旁邊就是短腿ㄚ鹿餅乾,門口弄得很可愛。
對面就是新城國小,
大門口的小朋友圖案分別代表了閩南、客家、太魯閣族和阿美族人。
轉了兩個彎,我們來到練習曲書店,它就在新城天主堂旁邊,
從外面看起來是間蠻有質感的文青咖啡館。
雖然還是營業時間,裡面也有老闆的朋友,但老闆不在,所以無法進入。
練習曲書店旁邊是個小公園,裡面還有個涼亭,地圖上顯示是亞泥亭。
比較特別的是有個解說牌,介紹這棵瓊崖海棠百年老樹。
上面說明此地在日治時期,老樹周圍是日本人墓園,光復後墓地被移除。
而這瓊崖海棠是佛教龍華三會彌勒菩薩成佛說法所在的龍華樹,
有植福眾生、脫離苦厄之意。
這棵全村唯一的龍華樹應是為撫慰亡者,並為生者祈福祝願而種。
我一直沒有親眼近距離看過瓊崖海棠的花,
雖然六月還看得到花,但花兒都開在高處,只能指給同學看那些白色的花。
而新城天主堂的入口,也就在這棵瓊崖海棠旁邊。
這裡雖然現在是新成天主堂,但門口的鳥居說明了這裡曾是日本神社,
進入後的參道兩旁也有許多石燈籠。
新城天主堂前身是新城神社,歷史演變相當特別,一定要瞭解一下。
1896年日軍欺辱一名太魯閣少女,引發新城事件,13名日軍被太魯閣族人全數殲滅。
後來1914年日本人又討伐太魯閣族人,是著名的太魯閣戰役。
為紀念殉難的軍警人員,日本人在1914年建造了木造納骨塔,
1937年在今聖母園以鋼筋混凝土建造新城神社。
民國45年來此傳教的瑞士籍神父在原神社西側建立幼稚園,
民國48年在東面建立神父會院。
民國53年花蓮教區購地興建以「諾亞方舟」為主的禮拜堂,
並在兩年後落成,至今仍在運作使用。
進入參道後約50公尺,就會看到這代表聖經中「諾亞方舟」的船形天主堂,
外面仍有石燈籠與近百年的日本黑松陪伴。
天主堂牆面爬滿藤蔓,我們從旁邊小鐵門進入。
一進門就是聖洗池和紀念碑,
紀念所有在此地留下生命記憶的人,願他們得到安息。
後面的牆上應該是耶穌被釘十字架過程的苦路14處。
教堂挑高,兩側也蠻寬的。
兩側的彩色玻璃算是小巧可愛。
從門口窗外往教堂內側看,很美的教堂。
接著我們繼續往裡面走,還有個鳥居,門前還有狛犬。
這棟樓看起來是神職人員居住的地方,
門口有兩隻貓慵懶的躺著,一動也不動。
再往內走,就是聖母園,這裡也是新城神社舊址。
來到聖母園,有個鐵門關著,無法進入。台前也還有兩隻小一點的神獸。
參觀完新城天主堂,我們走回佳興冰果店附近開車,
佳興冰果店旁邊是新城照相館,建築也非常有老味道。
當天週四沒開,只能從玻璃窗探看一下。
查了地圖,現在似乎是後面的Jiji coffee在經營。
裡面有老門窗、老家具、老時鐘,時光似乎在這裡停留了下來。
轉個彎想走到後面去看看,側面有些老相機的展示,還有補光設備呢。
相機的年紀應該比我還老吧?
照相館的門。如果面對外面馬路是大門,那這裡應該就是後門。
不過如果是Jiji coffee在經營,應該就是從這邊進去參觀了。
Jiji咖啡的庭園。當天沒營業,我們也無從進入。
再往後面有個公廁,旁邊是消防隊,我們就沒再走了。
回到博愛街上,開著車往海岸走,走到底就是海邊了。
這裡有個亭子與海堤,我們就下車走走,
亭子前面這些可愛的藝術品可是檸檬球球呀。
走上海堤往南邊望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和海岸山脈,堤上還有座位可坐呢。
往東北望去,海的盡頭有一整排漂浮的雲,
早上也容易看到這樣的雲,很奇妙。
海岸邊有些消波塊,附近沒什麼人煙,
我們短暫停留,就到星晟棧渡假飯店去入住囉。
這次住在新城,才有機會到新城老街逛一逛,
其實老街不長,但蠻有味道的,不用很多時間就逛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