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聽了一場演講,講題是:從藝術觀點看生死,演講者是台大醫院急診部醫師石富元。因為這兩天一直接觸到這個議題,所以特別注意聽,其實昨天他介紹的是和死亡有關的藝術作品,並不是直接和大家談死亡。石醫師幽默風趣的演講,讓我足足專心了兩個半小時,真是不容易。
身為一個醫生,可以談生,也可以談死。他說,死很簡單,就是死了,生才複雜,有很多可談。他又從自己去澎湖空難現場救難的經驗講起,再談和死亡有關的藝術作品,內容包括畫作、文學、音樂、歌劇,頗為豐富。在演講之中,還穿插問答一些醫療、營養方面的常識,並指出一些網路上轉寄郵件裡的謬論,和網路資訊的錯誤,例如:喝牛奶不好、電磁波對人體有害、生機飲食的療效等等,對大家來說很實用。
關於他所提出的藝術觀點,畫作方面,他提到劉奇偉的薄暮的呼聲-婆憂鳥、梵谷麥田上的烏鴉和畢卡索的格爾尼卡。文學上他提到了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馬克白、李爾王、奧賽羅,還有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和安徒生的人魚公主。音樂他提到了莫札特的安魂曲、舒伯特的死與少女、布拉姆斯的第四號交響曲、巴赫的郭德堡變奏曲。歌劇包括普契尼的蝴蝶夫人、韓德爾的神劇所羅門王,並展示所羅門王會見沙巴女王的畫,和舊約聖經傳道書裡第三章的內容。
最後他放一段投影片給我們看,是兩個藏傳僧侶在做一幅沙畫,做法非常細膩。兩個僧侶花了很多時間和功夫做,做完後他們又把它抹掉復原。石醫生說,如果是他,他會瘋掉;如果他早知道要把它抹掉,又何必做呢?但是再仔細想想,這不就是人生嗎?能夠這樣做的人,才是懂得人生的人。人在世時所做的一切,都回隨著人死亡而消失,但是我們並不會因為知道了人生到頭來是一場空,就什麼都不做了,不是嗎?所以人生要欣賞的就是過程。
沒有人知道死是什麼感覺,也沒有人知道死後是什麼樣子,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能把握的,就是活著的每一刻,大家還是好好想想怎麼過好活著的每一刻比較實在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