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春天的賞櫻行程來到第四天下午,要接近尾聲了,
我們在大阪兩個景點賞櫻,用過午餐之後,就開車回到岡山縣,
最後一天早上才方便到岡山機場搭飛機。
這天下午是到倉敷的「美觀地區」,要來看350年前江戶時代留下來的老街,
我查資料才知道美觀地區離JR倉敷車站不遠,也可以自助旅行。
倉敷是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直轄之"天領",曾依靠注入瀨戶內海的倉敷川發展船運業,
是米、鹽、棉花的集散地,商業活動曾經非常繁榮,因倉庫林立而得名,
此地有兩位比較有名的富商是大原家和大橋家。
我們在中央大街下車,路邊看到幾件藝術作品(左上),應該是大原美術館的一部分。
我們從美觀地區入口走進去,左手邊有個倉敷物語館(右上),
是個有長屋門的古民居和倉庫整修而來的旅遊文化交流中心。
走一小段,就來到了倉敷川,哇,河邊有櫻花,
沒多久來了一隻白鵝,雖然下著雨,大家仍然猛拍。
這隻白鵝好像很習慣讓遊客拍照,很自在的游著。
脖子有夠軟Q,說躺平就躺平,本來還擔心牠會不會睡著,還好一會兒就又抬起頭來了。
脖子向前彎的時候沒碰水,反而向後彎碰到身體還能看得出一點心形的樣子。
牠又躺平了,真是逍遙自在。
古橋和舊時的房子伴著櫻花、楓樹和垂柳,讓人好像回到了古代。
橋邊這好像才是大原美術館的正門,建築物看起來好像希臘神殿,
這是當時很活躍的事業家大原孫三郎為了紀念兒島虎次郎於1930年建立的,
是日本最早的私人美術館,收藏了東、西方許多種類的美術作品,
包括高更、莫內、米羅、孟克、畢卡索等人的畫。
沒時間去美術館,就跟著領隊過橋去囉,
今橋上的花紋看起來是龍,橋柱上是菊花,應該是地位崇高的象徵,
查資料時看到有人說這正是兒島虎次郎的作品。
橋的一邊有大原家舊居,有獨特的倉敷窗、格子門和白牆,
是倉敷典型的老房子,不過並不對外開放。
橋的另一邊是有鄰莊,橘色的牆讓它在這白牆配木格條的老街區裡顯得很突兀,
這是1928年大原孫三郎為妻子建造的別墅,
採用獨特手法燒製的屋瓦,據說改變角度會變綠色,
所以也有綠府之稱,平時也不對外開放。
從有鄰莊旁邊巷子走進去,這裡的白牆和格子牆好特別(左上),
後面有一棟與這裡風格不同的洋樓,是中國銀行倉敷本町辦事處(右上),
領隊在這裡就讓我們自己去逛了。
路邊看見兩個可愛逗趣的陶娃,原來是家陶藝館(左下),
再往裡面走有隧道和樓梯,好友不想爬上去,跟大家走,我就跟兩位團員上去了。
這裡是觀龍寺,幾棵松樹和櫻花襯著古老的寺廟建築,還蠻有味道的。
一旁小路可以通到鶴形山公園,我看時間不多也沒人一起去,就放棄了。
下山來見到這一整排的倉敷格子門窗,很古樸的感覺,
據說是倉敷特有的倉敷格子,可是我在京都也看到過,不知道有什麼不同。
接近以前的主要街道本町、東町的時候,看到居酒屋,路上人不多,就轉向了。
一路逛逛商店,看到許多袋子、手帕和娃娃,倉敷以前有種棉花,紡織業頗發達。
走著走著,看到左邊有條不太一樣的路,兩邊種了不少植物,就走進去了,
先看到了兒島虎次郎紀念館(左上),然後是倉敷紡織紀念館(左下),
除了路邊有個古井(右),我記得還有一間小屋外放了音樂會的消息。
走到底,來到了常青藤廣場,這是旅遊介紹上提到的地方,還好我們有努力的走才找到。
廣場旁邊有石子路和石板路,櫻花落滿地,雨天賞花,是另一種風情。
常青藤廣場牆面上爬了好多藤蔓,看起來是個風雅的地方,
不過當天把老街繞了一圈,人都不多,
聽說這裡晚上打燈很漂亮,居酒屋要晚上才會熱鬧,難道是晚上才會有人潮嗎?
還是外面的櫻花迷人,雖然要撐傘,還是珍惜最後一天的賞櫻機會。
掉落的花瓣全都鋪在樹下的植物上了,杜鵑花開始開花了,
我想像著日本的杜鵑花應該也很美,不過還真沒看過任何有關報導。
走到底是個陸橋,走上去看了一下,
路的另一邊有兩輛車被櫻花雨覆蓋,這櫻花雨太浪漫了。
不想走回頭路,我就憑方向感走,還好轉個彎不久就看到了運河。
沒開的倉敷民藝館,是以前的米倉改裝成的。
河邊有兩艘木船和剛冒新芽的垂柳,讓人想起了雲南的麗江。
走回到入口的金橋,橋側邊是不同樣貌的龍,後面那建築就是大原家舊居。
雖然下著雨,花也沒有之前的景點盛大,大家還是充份利用了一個半小時,
上車前往旅館之前,我在中央大街上看到一家賣霜淇淋的小店,
忍不住又買了一支,它的價錢是這幾天看到最便宜的呢。
雖然行程只剩最後一個地方,但櫻花還是繼續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