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3
膝蓋開刀前,想到開刀後會有一陣子不能出遊,特地選了北橫一個部落去探險。
十一點多才過慈湖,於是先解決民生問題,就到豆麥私房菜。
從斜坡道往下開,這次車還不多,就停在餐廳再往下的停車場。
餐廳旁有湖,湖邊有步道,若有時間可在此走走。
餐廳前面就有菜園,新鮮翠綠得很。
有對兄妹在玩汲水幫浦,可愛的妹妹吸引我們注目,
出水口下方還放了舊石磨,下面的台子看起來好像是個井。
這裡有提供套餐,也可以單點,我們看套餐的菜太多,所以單點三菜一湯。
這次在餐廳裡比較久,發現牆上掛了些古早的秤錘、背籃和牛軛農具,
還有以前拿來當雨衣的蓑衣。
離開餐廳沒多久,就看到大溪老茶廠的指標,
之前總是經過,那天不趕路,馬上轉個彎,車就開進來了。
這大溪老茶廠是台灣農林公司的,跟熊空有機茶園是同一個公司,
南投有個日月老茶廠也是同一家公司,所以內部還蠻像的。
圍牆上爬了一些地錦,又稱為爬牆虎,有楓葉的感覺,蠻漂亮的。
一進茶廠,是個茶葉展售空間,桌上擺了舊磅秤,
還可以看見好幾種茶葉和白色品茗聞香杯,
後面牆上擺滿好幾種罐裝茶葉,旁邊小桌上放了煮好的茶讓遊客免費品嘗。
桌上有不同等級的紅茶,後面櫃子上也還有好多種茶,看得我眼花撩亂。
門口有個大型老磅秤,吸引我注意的是上面的英文字Toledo,是老哥現在的居住地,
搜尋後才知道,原來有一家這麼大的磅秤公司是從那裡發跡的。
展售產品後面陳列了一些製茶的機器,這是揉捻機,
用來揉捻茶菁,使茶葉細胞被破壞,擠出茶汁,
黏著於茶葉表面,才能在泡茶的短時間裡釋放出來。
幫助水分蒸發的浪菁機。
九品金瓜貢茶,第一次看到雲南普洱茶做成南瓜的樣子疊這麼高,
據說是茶界奉稱的普洱太上皇。
走到放映室,正在播映台灣農林公司和大溪老茶廠的歷史,
就坐在斑駁的舊鐵椅上看了一會兒。
大溪老茶廠的故事:建於1926年,在台茶外銷歐美巔峰的時候,茶被奉為黑金,
茶廠一天三班制,機器不停運轉,盛產的日東紅茶每年達600噸之多。
可惜1956年的一場大火幾乎毀了茶廠,
所幸當時老蔣總統發現,下令工兵協助重建,才又有今日的建築。
茶葉切斷機,用來將茶葉切成一樣大小。
牆上有好多個開關,以前應該有不少製茶機具。
這一區圍起來,是現在還有在用的製茶區,
稍後問過店員,一般的茶分春、冬兩季,
只有在採茶後才會製茶一些時候,並不會全年運作。
TR磚,日治時期台灣煉瓦株式會社(Taiwan Renga)的縮寫,
為當時極為重要的建築材料,燒製後密度高,約四斤重,
有花紋的磚面還分成凸式和凹式,有利於與水泥密實結合。
這是普洱茶牆,中國進口的茶。
附設簡單的餐飲部,有幾樣簡餐和茶可點來品嘗。
現場也煮著普洱茶供遊客品嘗,服務人員還很熱心的解說煮法,
光看這個火爐和茶具,就好像古代人煮茶。
屋外有個淺水池,池底都是石頭,映出樹影還蠻美的,
這池子讓我想起金山法鼓山也有個類似的池子。
不知道是哪一種觀葉芋,心形葉子和羽狀葉脈紋路好細緻。
接著上二樓餐觀,從陽台也能往下看水池。
二樓室內是以前製茶的地方,屋頂縱橫交錯的衍架,
運用榫頭和力學結構支撐起來,有著複雜又一致的美。
藍色木框的窗戶,復古而沉靜,
這麼多窗戶,其實是為了良好通風,有助於茶葉風乾。
為數不少的茶菁萎凋架,可見以前製造量不少。
協助空氣有效對流的通風扇。
從窗戶往下看,有改建為仿古的磚窯煙囪和小屋,
這區後來也沒過去,好像還在整修。
依照發酵程度來分類的茶,我喜歡的是半發酵的高山烏龍茶和全發酵的紅茶,
不知道大家喜歡的是什麼茶?
世界上的茶樹有好多種,
台灣常見的有大葉種的台茶八號、台茶十八號(紅玉)、阿薩姆紅茶,
還有小葉種的青心烏龍、青心大冇、金萱、翠玉、四季春。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製程,紅茶甚至還依照外形與香氣分級。
建築物後方也有好多的爬藤植物,
望眼過去一牆排排站,好像在比高,不確定是否為薜荔?
地上種了些香草,這好像是薄荷開花了,趕緊拍下來,
跟上次看到的香蜂草花蠻像的。
在這裡悠閒的逛逛,竟也花了一個半小時,要趕緊去找部落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