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上午第一站到女皇宮,離市區有段距離,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可到。
停車場附近有個小市集,外圍有溝,溝裡是睡蓮,還蠻漂亮的。
這小市集有販賣紀念T恤和各式紀念品的小店,也有賣水果和飲料的,
我們直接去參觀女皇宮,出來的時候才小逛店家。
女皇宮是一座印度教寺廟,它不像其他的寺廟是國王所建,
而是國王賜給一位輔佐了四十年的國師(僧侶)這塊地,
讓他退休後建造一個靜修之地,
西元967年開工,1002年完成,除了是僧舍,同時也獻給溼婆神。
這寺廟最大的特色是運用大量紅色砂岩來建築,
裡面有許多美麗的女神雕像,甚至有東方的蒙娜麗莎之稱,
也因為有這些雕像,才被稱為女皇宮。
這是入口上方的三角形門楣,看得出來雕刻非常精美,
從上往兩邊下來是兩隻攪動乳海的蛇/龍,
四周的浪花圍著中間的天空之神因陀羅,祂坐在三頭象上面,
最下面是一隻獅子,祂在神與魔爭著長生不老藥時搶先吃下了藥,
毗濕奴神看到就用手上的法輪丟過去,把祂的頭砍下來,
祂的頭成了永恆,也成了門神,仔細一看,和台灣的劍獅長得好像!
進入第一個門之後有護城河,我們就先從旁邊拍倒影。
接著才往裡面走。
吳哥窟的寺廟都有好幾層,過了一個門,還要再過一個門,最後才會到達建築主體。
正門上方雕刻的正是溼婆神,通常溼婆神是坐著,這卻是站著,
祂腳下踩著浪花,站起來跳舞,代表世界要毀滅了,是毀滅之舞,也就是劫。
這獅子被浪花包圍著,好像台灣的劍獅,雕得好細緻,連一顆顆的牙齒都很清楚。
這個門楣上的是坐在五臺山上的溼婆神,
下方是來騷擾的惡魔拉伐那,祂有很多頭和手,法力高強,
惡魔在搖動,旁邊的獅子、鳥神、象神等都感到驚慌,
但溼婆神並沒有受到干擾,反而穩穩的鎮住。
這只是個虛門,並不能打開通行,
吳哥窟的寺廟裡有很多建築都只有一個進出的門,其他都是虛門。
這個寺廟其實不大,中間又圍起來不能進去,
但是這裡的雕刻非常精緻,有吳哥藝術寶石之稱,
到這裡一定要好好的欣賞這些雕刻。
廟裡有牛的雕像,象徵著溼婆神的座騎南迪(Nandi)。
左側建築上方門楣也有天空之神因陀羅神,只要辨認坐著三頭象的就是了,
祂也是掌管雨水的神,坐在天空上,下方是一條河流。
河流下方有許多往下的線條是雨水,每一條雨絲下方都有因陀羅的手,
因為下方發生了森林大火,祂要伸出法力之手來救這些動物。
雨水下方有鳥飛出來,蛇和猴子也跑出來了,
森林裡有更多的鹿、獅子、象和馬,還有人也在其中。
三層門楣好壯觀,每一層都有兩條蛇往兩邊,還伴隨許多浪花,
連屋簷角都有裝飾,有的是五頭蛇,有的是有著獅身、象鼻和蛇皮的神獸馬拉卡。
牆角一層層的,都雕刻得很細,
連基座都有分層,最下層是盛開的荷花,上面一點則是荷花的花苞。
有幾個門口都有鳥人或猴子的守衛雕像。
繞到建築後方,這兩位是男性雕像,下方是猴子頂著,象徵這建築守護的是男性。
旁邊的建築則有仙女,下方有鵝,守護的就是女性。
這就是人稱東方蒙娜麗莎的阿普莎拉仙女,手上拿著荷花,淡淡的微笑著。
當天領隊穿著印製此圖案的T恤,蠻好看的,離開前大家爭相去買,
不過當地的小販也很有趣,並不會屯貨,所以能買到的只有幾人。
參觀完,從後門離開。
為了寫文在找資料時,我才知道前面走道旁有藏經閣,那兒有雕刻可看,
後門的門楣上也有雕刻,我們都錯過了,出國旅遊,還是要先做功課比較好。
後門有個賣棕糖水的小販,大家買來喝也爭相拍照,
照片中圓形的果子是雌果,長條狀的是雄花,兩者皆能取汁。
好小的花。
剖開後放在竹筒裡收集湯汁來販賣,顏色和味道有點像甘蔗汁,
但沒有甘蔗汁那麼甜。
領隊說賣棕糖水的都是一早收集,所以要喝還是早上喝,
放到下午不新鮮,就不要跟小販買了。
往停車場走的時候,就看到很多棕糖樹,看起來好像蒲葵樹,
往樹上看,都有果實,有的是雌的,有的是雄的。
靠在樹幹上的竹竿是樓梯耶,這平衡感要很好吧!
出來後去逛逛小店,旁邊種了不少開黃花的鐵刀木,葉子很像紅花決明。
要離開時還不到十點,但已經覺得熱了。
這次在吳哥窟參觀時我有點不耐熱,
導遊說的印度教故事很多,但我無法一直專心聽解說,
吳哥窟一整年的氣候都是熱的,
我想大家到吳哥窟旅遊,最需要克服的就是溼熱的天氣。
我不算是很愛古蹟的人,但是有歷史故事的古蹟我還算喜歡看,
像這樣的氣候會影響心情與參觀,
如果事先知道故事再去現場欣賞,會比較知道要看什麼,
就不會在現場耐不住而聽不下去,
所以建議想去認識吳哥文化的朋友,出發前最好先研讀一番,
做好功課,看到的東西會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