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到哥哥家玩,他問我還想去哪裡。
我上網一查,除了美術館,還有個玫瑰主教堂,看照片蠻漂亮的。
我跟哥哥提了這教堂,他說他沒聽過這地方,大嫂也不知道,
他看到地點在沒落的舊城區,一直覺得很懷疑有這樣的地方。
7/14 我們先到教堂外面看了一下,哥哥看到外觀,認同了的確是個大教堂。
7/15 早上九點多他再次載我過來,也確認可以進入,旁邊有停車場可停車,
他跟我進去看了一下,然後回去工作,我就自己在這裡面探索。
主教座堂是1925年破土,1940年完成,設計成西班牙銀匠式風格,
此風格介於哥德式和文藝復興風格之間,以雕飾花樣繁複著稱,
空間布局則和歌德式相仿,感覺也很類似,我不是專家,根本分不出來。
從外觀看上去,兩側的尖塔和門口上方的玫瑰花窗,
就讓人覺得很像是歌德式建築的歐洲教堂。
隔著停車場,南邊是學校,不過暑假沒有學生,顯得很清靜。
屋頂顏色還蠻繽紛的,感覺像西班牙風格。
正門其實沒開,我是從側門進入的,開放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
週六、週日教堂有固定的宗教活動,就不開放參觀了。
想去的朋友可以參考網站。
在門口遇到教堂的人,他帶我進入後,幫我開燈,然後就讓我自己參觀。
先看到美麗的側廊,屋頂都有壁畫,地板好亮,都映出光的倒影了。
告解室,每週六下午四點到四點半可以前來告罪。
正殿很壯觀吧,哥哥看了直說很不錯,
可惜之前不知道這地方,所以爸媽比我早到,卻沒到這裡。
蹲低拍地上的倒影。
彩色玻璃窗高高在上,兩邊各有七個,代表著教會裡不同的職別。
這稱為兒童玫瑰花窗,是跟教區兒童"一分錢募款"得到兩萬五千美金而做的。
花窗下方的壁畫是聖母蒙召升天圖。
花窗中間是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像。
側廊上有小祭壇,可以花五角美元點個蠟燭。
旁邊提供扁紙盒火柴,掀開上層,撕下一支火柴棒的那種,
我好久沒看到這樣的火柴了,現在的小孩恐怕都沒看過了。
北側有個神聖聖禮小教堂,以前是洗禮堂,
現在裡面放著一個六尺高的聖體盤,象徵著姐妹市西班牙托雷多。
走到正殿祭壇前,半圓形圍繞著,挑高的屋頂感覺很莊嚴。
台上有個八角形的洗禮池,象徵耶穌在第八天復活,
上面懸掛著鍛造鋁蓋,蓋子上有許多基督教浮雕圖案。
最上方是施洗者聖約翰,總重130磅(約59公斤),
上方有個重量和滑輪系統,讓蓋子用一隻手就很容易抬起來。
洗禮池後方有三瓶聖禮儀式用的聖油,
分別是用在已受洗的教徒、受洗前接受教義啟蒙者和病人身上。
聖油由沒藥製成,具有數種療效。
兩側牆上有大理石雕的聖人像,左側有鋼琴,
右側有現代管風琴。
1931年安裝的管風琴被收在看不見的地方,看不到實在好可惜。
南側側廊有聖心壇。
轉個彎繞到小室,則是主教教堂,這裡是每天早上做彌撒的地方,
旁邊也有小一點的管風琴。
牆上有彩色玻璃窗,是以前主教的人像。
看了約一個小時,我就到外面街上逛逛,
那條街雖然沒落了,卻還看得到許多教會建築,以前應該是很熱鬧的地方。
這是一間公立高中Scott High School,外觀看起來蠻豪華的,1913年蓋的,
Jesup Wakeman Scott史考特是企業家兼慈善家,學校就是以他命名,
托雷多大學也是他促成的。
這城市還蠻藝術的,人行道上也有藝術品。
對了,其實這條街離美術館不遠。
第一公理教會教堂,1833年創立,1844年蓋了教堂,
中間經過兩次重建,1914年在現在的位置再次重建。
我在四周走了一圈,沒有一個門是開著的,只好放棄。
當時是到了那條路才看到這教會,寫文才知道有網站,
看起來平常沒開放,要星期日參加聚會才進得去。
走幾步路,對面就有個新教堂。
新教堂的隔壁有個舊教堂,看起來是荒廢沒使用了,
但門口是希臘門廊柱子,以前應該也很氣派。
在這老街區裡的房子都有些殘破了,這兩間是比較有規模的老房子。
再來又是一個蠻有規模的長老教會,這建築已從1905年至今,可惜門都關著。
這也是一個到現場才知道有在運作的教堂,但大門沒開,
回來看了網站才知道入口在後面。
看完教堂,我往回走到黑風箏咖啡館(Black Kite Coffee and Pies),
旁邊牆面上畫了一些代表托雷多西邊老城區的彩繪。
哥哥曾和朋友到這裡做討論,所以我們就約在這裡等。
我還有時間,就進店裡休息,點了一杯咖啡和一盤雞肉沙拉,
店內可以連上網路,就可以聯絡了。
店裡還蠻藝術的,這些瓶子都代表著托雷多這玻璃之都。
休息一會兒,哥哥就來接我了,沒車真不方便,
我雖然有國際駕照,不過因為沒有保車險,所以哥哥不讓我開,只好算好時間接送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