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9日,和Ginger相約回去我們幾個朋友最初相識的地方看看,
那是一個在南邊郊區的緬甸廟,
我們走360公路,正好經過之前在Mount Bonnell提過的360鐵橋。
奧斯汀是個丘陵地,公路也上上下下,蠻漂亮的。
來到了緬甸廟Sitagu Vihara,眼前煥然一新,
以前車道都是泥土和沙石,現在已經有車道,
稍後看到的建築更是壯觀,和以前的簡陋真的無法相比。
想看以前的樣子,請參考2007年這一篇。
停好車,開始在園區裡走走,多了好多小屋,
這些應該是給駐在此地和尚住的屋子。
這是在緬甸創立這個佛法學院的法師Sitagu Sayadaw到這裡時的住處,
不過他並不常到美國,也不會長住。
菩提樹是佛陀在其下悟道的樹,這裡特地種了一棵,還特地圍起來。
以前是種在盆栽裡,冬天太冷要搬到室內才不會凍死,
不知道是不是發現德州還蠻溫暖的,應該不至於凍死,就種外面了。
住持的住所
這是圖書館,在以前的時代應該就是藏經閣吧。
有個很漂亮的寶塔模型,從小門看過去正好是個地球呢。
稍後到外面參觀,才發現這個寶塔模型就是此地的寶塔建築。
巴利文標題的佛書,是緬甸的Sitagu佛法學院整理出版的。
巴利文和梵文是同時代的語言,巴利文是民間用語,梵文是官方語言,
就像義大利文和拉丁文的關係一樣。
這是另一本書,用緬甸文和英文。
牆上有創辦人Sitagu Sayadaw 和達賴喇嘛會面的合照,
也有和梵蒂岡教宗的合照,
他也算是宗教界的重要人士。
我也是到這裡才知道他,之前他曾到廟裡,我們有見過他。
寺院寶塔後方有更多小屋,提供來這裡訪問的和尚或尼姑居住。
外面有八角涼亭,坐在涼亭內對談聊天也不錯。
保留了大樹的木板平台,若辦活動會很好用。
有座樹屋呢,上去瞧瞧。
牆上有佛龕,屋頂透光,還有窗戶,光線很好,
不熱的時候在這裡打坐感覺不錯。
這些小屋和最早時期就有的修行小屋很像,
小小一間,可以在裡面打坐,
如果要上廁所,就到外面共用的廁所。
後來住持發現了我們,就引導我們到大殿去。
看這外觀,是不是跟圖書館裡的模型一樣呢!
2003年當此地還是樹林、一片荒蕪的時候,
大家都還在傷腦筋要怎麼讓廟裡蓋起來,怎麼讓廟裡有水用,
沒想到多年後真的蓋起來了,緬甸人的力量也不小,
聽說建材是從緬甸運過去的呢,真的很不可思議。
大殿裡寬敞莊嚴,有五座打坐的佛像,供桌上有花和蠟燭,
花朵代表著無常,蠟燭代表光明。
以前到這緬甸廟裡打坐或聽課,就都坐地上。
現在大殿裡鋪了地毯,沒什麼椅子,也是坐地上。
四周有許多佛像,每一尊都不一樣。
牆邊也擺了幾張椅子,應是提供給無法坐地上的人使用。
屋頂上的裝飾很精細,應該就是所謂的華蓋/寶蓋,
風吹過一直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
後方有座站立的佛像。
Ginger站在祂面前仰望著祂。
旁邊有另一個長方形的大廳,蠻適合上課的。
外面有幾樣緬甸的寺廟樂器,和台灣不一樣。
大廳內部,也蠻莊嚴的。
我們都習慣入內禮敬佛法僧,會行跪拜禮。
這裡的佛像是坐姿,兩側有立蓋。
這裡有演講臺,很適合人多的集會。
牆上的法輪上也有字,直覺可能是八正道。
天花板上的電燈正好在輪子中間,設計得很巧妙。
四周牆上有許多彩繪,推測是佛陀的故事,
就請大家自己看圖說故事囉。
佛陀本是王子出身,有一天出城看到民間疾苦,
想要脫離痛苦的方法,於是出家修行。
苦行階段把自己瘦得不成人形。
悟道後開始講道,有許多追隨者。
屋頂的彩繪有法輪、菩提樹、蓮花、寶塔,很漂亮。
最後住持邀請我們去廚房用餐,以前廚房小小的,現在大多了。
旁邊的大平台比以前更大了,以前就會在平台上辦聚會活動。
舊的貨櫃屋還在,是以前週日一起打坐聽講的地方。
裡面小小的,很簡陋。
相對於剛剛看過的新園區,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啊!
廚房還有他們中午的剩菜,我們就不客氣了。
以前我們若到廟裡,有時也會在這裡用餐,
餐點都是住在附近的緬甸人做好送來的。
緬甸的佛教是南傳佛教,僧侶一大早出門沿街托缽,
人民都會善心施捨,不用擔心餓肚子,
到了美國無法出去托缽,緬甸人就做好送來。
因為出家人不能挑選,人民給什麼就吃什麼,所以他們葷素不拘,
不過他們只吃兩餐,中午前要吃完午餐,過午不食,
下午只能喝液體,不能吃固體的食物,也是蠻辛苦的。
我們吃過午餐就離開,沒待到傍晚,
不知道現在是否還有鹿會到園區裡,還挺想念那些鹿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