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後,
舅媽帶我們到不遠處的丹林吊橋來看看,
我們先看到古樓部落的小廣場,但不方便停車看看。
接著路旁有教會,又經過來義高中,
我才知道我們真的進入了排灣族的居地,
轉個彎過了大橋再往右,來到丹林部落入口。
這幾年我一直在學原住民歌曲,一直有想去到排灣族部落走走,
尤其最想去泰武國小和三地門,
但這次不是自己行動,只能心嚮往之了。
部落前兩旁護欄有許多排灣族圖案。
丹林吊橋就在部落入口前,剛好旁邊有較大的空間可停車。
爸、媽和舅媽很盡責的走上橋頭向我招手,
當時接近中午,七月的天氣可是非常熱的。
丹林吊橋全長305公尺,又稱為情人橋。
吊橋上完全沒有遮蔭,還是要傍晚來走比較好。
引用一下好友的形容"天空的拉鍊"。
吊橋的一側是公路的丹林大橋,橋柱上有百步蛇花紋哩,
我們就是開車走這橋過來的。
橋下就是林邊溪,溪水蠻少的,
河中沙洲上有不少草,大概就是甜根子草吧。
旁邊的解說牌。
民國73年重建,那時我還在潮州,
老媽也有為古樓的幼兒園製作圍兜,
不過休閒旅遊還不盛行,應是沒有那閒情逸致到這兒散步。
當天天氣太熱,我們短暫停留後,就前往餐廳用餐,
以後還是要傍晚來賞景比較好。
我記得小時候隔壁鄰居的媽媽是排灣族人,
國小高年級時,同學中也有排灣族人,
可惜那個時代原住民文化未受到重視,
當時也沒想過要學排灣族的語言或是歌謠。
直到2014年因為音樂教學開始接觸到排灣族音樂,
後來慢慢發現有好多原住民音樂都很好聽,
還有幾個原住民合唱團也很厲害,
從那時起我也開始學習各族音樂,
覺得非常有趣,民謠真是好聽!
在北部最常接觸到的就是泰雅族、阿美族和太魯閣族,
其他各族如果有機會,我也很想去部落看看,
希望有一天也能走過十六個原住民的部落,
不過這比學唱歌更難達成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