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從煙台出發,一小時之後就到了蓬萊的海邊,
我們要到蓬萊閣景區,先看到的是八仙過海口景區。
這裡也有不少人,但不是我們的目的地。
車沿著海邊再往前開,才是蓬萊閣景區,
我們的最終目的地,就在這凸出的海岬丹崖山頂上,
也就是照片上這些建築。
丹崖山海拔五十多公尺,因絕壁高聳、山石是紅褐色而得名。
從地圖上看起來,小山的另一邊就是蓬萊港,也是渤海和黃海的分界點。
這蓬萊閣位於遼東半島最北邊,有人間仙境之稱,
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秦始皇東尋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之地。
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
與彌陀寺、龍王宮、天后宮、呂祖殿、三清殿等組成頗有規模的古建築群,
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
停好車,導遊帶我們來到門口,發票給大家,跟著走。
首先經過"人間蓬萊"的牌樓。
仔細看才知道這牌匾的題字是出自蘇軾之手。
接著就開始爬坡,基本上整個景區裡就是前面提到的好幾座寺廟。
先是彌陀寺,香爐裡插著不少炷香,都比台灣用的要粗。
這彌陀寺始建於唐朝,曾經香火鼎盛,
但佛像、法器等在清朝被毀,於2001年進行復原工作,
整個建築看起來還蠻古老的,那廊上的鐘鼓看起來頗有歷史感。
前庭的一側掛著許多祈福卡。
另一側則是點了蠟燭,感覺有光明燈的意味。
庭院裡的牆和門都頗有古意,讓這一路爬上的路程多點趣味。
往上走來到感德碑亭,據說是康熙皇帝在位時,有一年登州旱災,
皇帝下令減免稅負,百姓為了謝恩,
就立了"萬壽無疆"四個字的石碑在此。
接著來到丹崖仙境的牌樓,
指的就是此地在丹崖山上的蓬萊閣。
過了這山門/三門,會是什麼呢?
答案揭曉,是龍王宮。
龍王宮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元朝和明朝都曾修建過。
龍王掌管天氣與雨水,民間為了風調雨順就會祭拜龍王。
殿中是東海龍王,兩側則是龍王手下站官。
離開龍王宮,來到子孫殿,殿內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門口匾額寫著熊羆賜夢,不知道羆是什麼字,
查了一下,是大熊(棕熊)的意思,念做ㄆ一ˊ,
如果夢到熊羆,就是要生男的徵兆。
接著來到天后宮,先見到戲臺,有人在唱著。
前庭裡的人也好多,這裡用的是中國常見的長方型香爐,香火鼎盛。
正殿前的扁額寫著"福錫丹崖",是媽祖福賜丹崖山的意思。
院裡有棵高聳大樹,有許多人在樹下乘涼,圍欄上有立牌解說,
這棵唐槐可是開山建閣時留下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應該可以算是神木了吧。
最後終於走到了蓬萊閣!這景區人很多,要緊緊跟著走才行。
我們跟著人潮走樓梯上二樓,等待的時候往北邊望去,
海上有不少汽艇奔馳。
蓬萊閣二樓內有八仙像,不知道他們是否晚上會開趴?
常聽到八仙過海,大家知道故事內容嗎?
傳說八仙有一次在蓬萊閣聚會飲酒,
鐵拐李提議各人憑自己的道法到渡海,八仙紛紛使用自己的寶物渡海,
後來也就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說法。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蝦兵蟹將和八仙起了衝突,
東海龍王把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打了起來,
東海龍王請來南海、西海、北海龍王助陣,
臨危之時,曹國舅拿出玉板大顯神通。
四海龍王又要調兵遣將來支援時,恰好南海觀音經過,
出面調停,讓龍王釋放了藍采和,雙方才停戰離去。
旁邊還有好幾棟建築,從屋頂看過去是峰峰相連。
經過上清宮,來到呂祖殿,殿內祀奉呂洞賓。
呂祖殿於清光緒三年所建,相對於其他建築是蠻新的。
來到建築群後方懸崖上,這裡往北眺望有些島嶼,
而且島上有不少建築,應該也住了不少人。
這裡往左就是渤海,往右則是黃海,
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出與韓國首爾緯度差不多。
往東遠眺早上經過的八仙過海景區。
八仙過海,或許就是在這片廣大的海域發生的?
往南望去是蓬萊水城。
下山來到水城邊,城上有好幾座鐵炮,
此為清朝鐵炮,1982年出土於登州府城北城牆下,
是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山東巡撫所設。
蓬萊水城是明清時期的海防要塞,戚繼光曾在此鎮守。
宋朝慶歷二年在此建了用來停戰船的刀魚寨。
明洪武九年(1376)在原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築水城,
初為土城,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在土城外包磚,
包含海港建築和防禦性建築,總面積有27萬平方公尺,
是目前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軍基地。
城牆上方觀景台視野不錯,
下方伸出於海中的長條形土地也有人走,
不知道漲潮時會不會被淹沒,冬天應該會有浪吧。
走到太平樓前,有明朝將軍戚繼光的雕像,
他以抵抗海上倭寇(日軍)著稱,而蓬萊這裡就是他的故鄉呢。
沒想到蓬萊閣的這些廟宇都頗有歷史,也算有收穫,
雖然見不到仙人,也來感受一下仙氣。哈哈))
一個早上走了將近兩個小時,逛得蠻徹底的,
我們不是仙,肚子會餓得吃東西,就前往餐廳祭五臟廟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