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劈柴院走到大馬路上,轉個彎繼續走,沒多久就看到了教堂。
路邊人行道上有人在曬魚,讓人好吃驚!
從巷子走入,來到教堂前廣場,哇,好多對新人在拍照啊!
教堂前的廣場蠻寬的,我們要退到很後面才能拍下全景。
青島天主教堂本名聖彌厄爾教堂St. Michael's Cathedral,
位於浙江路的高坡上,又叫做浙江路天主教堂,是天主教青島教區的主教座堂,
在1934年德國租借時期由德國主教維昌祿所建,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設計,
是一座磚石雙塔建築,鐘樓高55公尺,立面仿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
教堂在文革時期遭到破壞,1981年恢復作彌撒,1984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需要購票,我們沒有預留進入的時間,只在廣場上拍照欣賞。
廣場東側有一棟房子是聖言會會館,建於1899-1902年,
是教堂建成之前三十年間天主教會的禮拜地點,也是青島市區第一個天主教活動場所。
教堂西側另一棟則是聖心修道院或稱為聖神修女院,
建於1901-1902年間,兩棟建築都屬於天主教堂。
聖神修女院旁邊的馬路可看得出是個明顯的爬坡。
無法進入,就在外面看彩色玻璃窗。
如果從裡面往外看,一定更加燦爛。
教堂正上方的玫瑰窗
彩色玻璃窗通常是聖經人物或故事
無法進入就只能在外面興嘆了。
廣場很大,遊客四散開來也不擁擠,若是辦大型(宗教)活動也是很好的場地。
接著我們往南走,要走到海邊的青島棧橋。
教堂前方有一棟安娜別墅,看起來非常典雅。
這一棟是由青島第一代德國移民羅伯特●卡普勒1901年建造,
命名來自於業主對母親安娜●瑪麗亞的紀念。
1914年前轉售朝鮮駐法國前公使閔永瓚,改稱李王府。
1918年又賣給青島富商劉子山,稱為劉府。
2016年青島書房在此開業,所以現在外面就可以看到青島書房的招牌。
經過歐洲房舍小區,如果不是外面雜亂的電線和電箱,真的會以為到了歐洲。
特地轉個彎去看這棟建築,以前是德國海軍士兵俱樂部,又名水師飯店,
建於1899-1902年,屬德國新文藝復興風格,一樓是石基外牆,
二樓有木質外廊,正面突出山牆有半木造結構和尖頂塔樓也都是特色。
現在則是青島1907光影俱樂部。
再次回到南北向的浙江路上,一大區都是德式房屋。
在找孫中山先生到青島的資料時,
無意中發現這棟是浙江路9號青年會別墅遺址,孫中山先生也曾到此演講、參觀。
路過市南公安分局。
轉彎走廣西路,這海之旅賓館這一排的立面看起來也好像德國房子。
旁邊轉角處這棟粉紅色和磚紅色的建築也像城堡,是德基洋行舊址,
1905年完成三樓、閣樓和塔樓,偏巴洛克式風格,
東、南立面的兩個山牆間有個塔樓連接,
塔樓、斜屋頂上的老虎窗和山牆的組合,可說是經典的德國建築。
路口對面是郵電博物館,也是德國膠州郵政局舊址,
建於1901年,由漢堡F.H.施密特公司承造,
有德國古典哥德式鋼木結構雙塔樓建築,這也是唯一對外開放的雙塔樓建築。
青島因為德式建築有許多塔樓,被稱為塔樓上的城市,
這一路走下來,的確有許多德國建築有塔樓。
轉個彎走安徽路往南,來到青島報業傳媒集團。
走一個街區就來到海岸邊,這一排面海的建築很漂亮。
一棟是青島日報社。
過去一點是王子飯店,建於1899年,
1912年國父孫中山先生來到青島曾住過這裡。
往海的方向望過去,就是青島棧橋,
棧橋是青島的象徵,走在海邊,可以看見青島新月形的城市輪廓。
定睛一看,真沒想到有密密麻麻的遊客。
棧橋看似長虹臥波,尾端是回瀾閣,所謂的長虹遠引、飛閣洄瀾就是出於此地。
後方看起來是個小島,看地圖似乎是新發展的黃島區,
也是我們晚上要去的啤酒節場地。
尾端的回瀾閣有好多人,似乎有搭船服務。
往右邊看過去有好多現代化高樓大廈,
那半圓形的我以為是表演廳或博物館,沒想到是個叫做"海上皇宮"的餐廳。
望出去左側有個白色燈塔,是小青島。
左側往裡面海岸有好多船,那似乎是軍艦和淺水艇,
看地圖我猜可能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呢。
網路地上看,各種建築錯落分布在海岬坡地,
白屋紅瓦綠樹,看起來像是德國時期的建築,這些房子面海,景色好美。
下午散步走了不少路,接著要去一個不太高的海邊旋轉餐廳賞景並享用下午茶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