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濟南,來到孔子故鄉古城曲阜。
曲阜是軒轅黃帝與孔子誕生的地方,
春秋時期是魯國國都,
孔子創建了影響華夏文化的儒學,
是東方文化重要發祥地,故有東方聖城之稱。
團員說許多旅行社的行程只有二孔,她是特地參加這個三孔行程的,
三孔就是孔廟、孔府、孔林,這篇先介紹孔廟,
之後會再分篇介紹孔府和孔林。
從濟南到曲阜的路上,在高速公路休息站休息,
暫停的地方剛好是泰安服務區,這裡的廁所在修,竟然還是沒門的!
外面看到一個小攤賣德州扒雞,還以為是美國的德州炸雞,
後來才知道山東有個德州市!
來到曲阜,首先到孔廟,從春秋時齊魯國建造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
1994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中國則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前兩個我以前就去過,沒想到孔廟能與其並列三大古建築群,
看來裡面真的很大!
經過售票處,注意到寫著教師免費,不知臺灣的教師是否也能享受這福利。
南邊的正門有乾隆皇帝御筆【萬仞宮牆】,始建於明正德八年(1513),
外面有河流,看起來好像一座古城,
其實這萬仞宮牆是有典故的,出自於論語子張篇,
意思是說孔子的學問就像萬仞宮牆,要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見牆內的宏偉。
孔廟最初建於魯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58年),經過歷代增修,
擴大到現在的規模則是從宋代開始的,
現在的格局則是清朝雍正、康熙年間建立的。
成狹長方形,南北超過一公里,
建築仿皇宮形式,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共有九進,
包括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十七座石碑,
周圍有高牆環繞,院內紅牆黃瓦,古木參天。
進了萬仞宮牆門,第一座排坊題著「金聲玉振」四個大字,
是三間四柱沖天式結構,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所建。
一眼望去,還有三座牌坊,分別是黃字櫺星門和綠字的太和元氣,
那後面被遮住的則是文聖廟牌坊。
柱頭上有仰蓮座,上面有圓雕鱗甲獨角獸「辟邪」,俗稱朝天吼。
金聲玉振碑的署名是明朝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天水胡纘(ㄗㄨㄢˇ)宗,
當時他任山東巡撫,也是著名書法家與大文豪,大眀湖也是他題字的。
而「金聲玉振」又有什麼意義呢?
後來在園裡有看到答案,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第三道牌坊太和元氣坊也是明朝嘉靖年間(1544)立的,
由巡撫副督察史曾銑手書,巡撫督察御史鄭芸立,
意思指孔子思想體現人類思想最精華的一面,
如同天地孕育萬物,能使人類思想達到至高無上的境地。
介於兩道門之間是櫺星門,櫺星源自於靈星,
指的是角宿天田星,傳說是天上的文星,又稱文曲星。
把孔子比做文曲星,因此孔廟中軸線上第一座門就叫櫺星門。
第四個牌坊寫著文聖廟,再進入就是聖時門。
過碧水橋。
見到這立牌,見老爸名字在上頭,就拍下來了。
來到弘道門,紅色大門上有代表王府身分的七乘七門釘。
大中門始建於宋代,是北宋孔廟的大門,
明弘治十三年(1500)重修,清高宗御書匾額。
導遊帶我們來看明朝的成化碑,全名是御製重修孔子廟碑,
刻於明朝成化四年,所以也叫做成化碑,
碑文由明憲宗朱見深親自撰文,
為修廟而立,被稱為孔廟第一碑。
正楷書寫十分嚴謹且規範化,
有浙江溫州人考證是出於溫州瑞安書法家姜立綱之手。
下方這隻馱碑的神獸就是贔屭了,看起來好像在微笑啊。
如果看不清楚或看不懂也沒關係,有清楚的現代版文字可讀,
碑文內容顯示出明憲宗非常推崇孔子之道。
同文門也是在宋代建的,清康熙時叫做"參同門",
雍正七年(1729)欽定為"同文門"。
這裡有好多碑亭,裡面放了許多歷史石碑,
不禁讓我想起西安的碑林。
石碑是從不同時代留下來的,碑亭也有舊有新。
太多石碑,且放在碑亭裡無法親近,
我們來去匆匆,也只能從旁走過,匆匆一瞥。
一開始的介紹提到有一閣,就是這奎文閣了。
奎文閣原名藏書樓,始建於宋天禧二年,
金明昌二年(1191)擴建為五間、三檐,
明弘治十二年擴建為七間。
古代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
古人把孔子比做奎星,故以此為名,
是收藏歷代帝王賜書、墨跡的地方。
這匾額很有歷史感,也很精緻漂亮,
應該就是乾隆十三年高宗弘曆題的匾。
跟著團體無法四處都看,也就只能路過了。
裡面若真有藏書,我想遊客也看不到的。
來到大成門,是孔廟的最後一道大門,我們要去大成殿。
大門前樓梯中間有雲龍石雕,已經被磨平不少。
兩側的門上有一百零八顆門釘,因為九是陽數之極,
九的倍數108更是禮制中最高者,可見孔廟的建築規制很高。
又見贔屭。
這裡的石柱被欄杆圍起,原來是被磨得光滑了。
過了大成門有棵先師手植檜,據傳是孔子親手種植,
經過幾代枯了又發新枝,
目前所看到的是雍正十年(1732)所生,也太神奇了。
來到杏壇了!就在大成殿前。
杏壇是為紀念孔子講學的地方而建,
壇前有個石香爐,是金代遺物,
基座六角造型,基柱飛龍盤旋,
上方香爐邊沿則是祥雲環繞。
亭內可見金代書法家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石碑。
還有清朝乾隆皇帝的杏壇贊御碑。
在杏壇旁邊,看到了這段出自孟子萬章下篇的一段話,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呢?這就是進到孔廟第一個「金聲玉振」牌坊的出處囉。
意思是說孔子聖德兼備,正如演奏音樂以金(鐘)聲開始,玉(罄)聲結束,
集眾音之大成,如一首完美的音樂。
這不僅是孟子對孔子思想的褒揚,也符合孔子推崇的禮樂思想。
孔子似乎很喜歡音樂,若是活在現代,不知會對音樂有何看法。
終於來到大成殿,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殿前有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
每柱有兩隻龍對翔,底座是蓮花石座,氣勢非凡。
大家擠在門前一探究竟。
正中坐著孔夫子。
兩側則是祭孔用的樂器,有編鐘、古、瑟、柷。
另一側有琴、編罄、鼓等。
這應該是繞到後面去了。
收藏了祭孔器物,看起來像是祭品,如若真是,那很環保ㄟ。
回到大成殿前,有許多學子的祈福卡片。
板栗
孔廟好大,我們沒能走過每個角落,
只能走訪重要文物景點,就準備要離開孔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