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黃瓜巧克力.jpg

 

《酸黃瓜巧克力》是法國少女史黛芬妮的成長筆記,她處在一個混亂的青春期,試著要找到生活的平衡點。

 

十三歲正是荷爾蒙在作祟的時候,她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又喜歡跟同儕比較,讓她心生煩惱。學校對她來說是無趣的地方,偏偏家裡也沒有溫暖,心情差又沒方法發洩,就上演了離家出走戲碼。

 

在學校除了會和同學比較,也有霸凌發生,她想伸張正義,只能徒勞無功。每次想到霸凌問題的普遍,讓國中階段變得好灰暗,就覺得心頭沉重啊!唯一讓人感到安慰的,是她最喜歡音樂老師。音樂課是可以讓人情緒放鬆的課,我自己也允許學生有點調皮但不隨便,通常上課氣氛是愉快的,我想我的學生應該也喜歡我的音樂課吧。

 

父母的感情關係,當然也決定了孩子的情緒穩定性,父母的感情如果出問題,兩人都自顧不暇了,肯定會影響到子女。十三歲畢竟還不成熟,無法理性思考,也還沒那麼獨立,想要生養孩子的爸媽們,可要多多關懷青少年的心情了。

 

青春期的同儕和朋友關係,比親子關係來得重要,所以交個好朋友或是找到喜歡/崇拜的師長很重要。好的朋友與師長,可以引領一個人走向正確的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也可以給予許多心靈上的支持,讓我們度過難關。

 

我第一次聽到酸黃瓜配巧克力的吃法,我的想像還是覺得不好吃,不過拿來形容青春期會遇到的酸澀、微苦的煩惱與些許成長的甜美,似乎還蠻貼切的呢!

 

* * * * *

 

【新書簡介】

我最愛把酸黃瓜與巧克力混在一起,抹在烤麵包上。
媽媽說,我故意這麼做,想讓自己生病。
爸爸卻說:「別理她,你沒看到她是在挑釁嗎?」

這是13歲少女史黛芬妮的青春紀事。她把學校稱為「#農場」,把同學比成各種飛禽鳥獸。此時的她,正因為生理期遲遲未來而感到跟同學格格不入,還會時時刻刻莫名想哭。她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被愛,覺得父母互動冷漠是因為她,甚至不理解他們既然不想要她存在,為何還要將她帶到這個世界?

少女心裡的小劇場隨時上演各種難解的戲碼,孤獨、迷惘、不安卻無人能說。在家裡唯一傾聽她的,是那隻貓咪「葛芬科」。有一天,少女決定帶著貓咪遠行,去為心中的謎團尋求解答……


【關於作者】
菲立普.拉布侯(Philippe Labro, 1936~ 法國作家、記者和電影導演。
1960年出版第一本小說《不安的美國人》(Un Américain peu tranquille)
同年,他擔任軍事記者,報導阿爾及利亞戰爭,但也從未切斷對電影的熱愛,於1969年開始拍攝第一部長片《一切都可能發生》(Tout peut arriver)
菲利普.拉布侯至今出版22本小說及散文,曾以《外國學生》(L’Étudiant étranger)獲行際盟友獎(Prix Interallié)、以《在西方的那個夏天》(Un été dans l’Ouest)獲古騰堡獎(Prix Gutenburg)。
作品引起最大共鳴的,則是他在1983年以「史黛芬妮」為名所出版的《酸黃瓜巧克力》。此書為13歲少女史黛芬妮的青春紀事,一出版意外造成轟動,成為許多青少年及父母的熱門讀物。

arrow
arrow

    Big 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