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聽說過霞喀羅古道,以往去過很多次尖石都沒去走過。
去年12月聽到同事提起,我找了資訊,因為施工封閉到12月18日,
最後與同事商量,2025過完元旦的第一個週六前往。
據說往年需要搭接駁車,今年可直接開到登山口停車場,
不過我第一次前往,離登山口有點距離時,看到有人停車我們也跟著停,
下午要離開時才知道是私人的收費停車場,一次150元。
剛到時下車時看了手機,只有五度,
我只穿一見T恤和薄外套,因為一直走,也不覺得冷。
其實可以開到最後沒路的地方就是停車場,如果停滿可以找路邊較寬處停。
登山口旁有市集,回家前再買即可。
登山前一定要去上廁所,因為我們從養老登山口到白石吊橋八至九公里,
一路都沒有廁所,我覺得中間至少該有個廁所呀。
六點半開車出門,九點多到外面的停車場再走進來,
整頓好開始爬已經9:40了,步道口的海拔大約1240公尺。
霞喀羅古道可從新竹尖石養老走到新竹五峰石鹿,全長22公里,
我們選擇從新竹尖石養老走到白石吊橋就回頭,約8.2公里,
沿路會經過粟園(3.7k)、馬鞍(5.1k)、武神(7.2k),然後到白石吊橋(8.2k)。
養老yuluw是泰雅語中穀倉下方柱子最上方擋鼠板的意思。
而霞喀羅則是泰雅語Syakaro的音譯,意思是烏心石,因山區盛產此樹而得名。
我知道烏心石的花像偏小的玉蘭花,樹幹似乎有白斑,
當天在地上有見到落花,但不確定哪棵樹是烏心石。
開始走得有點晚,就努力走囉,一開始都蠻平的,
不過可能因為兩天前下雨,步道泥濘,中間還有(摩托車)胎紋,不好走`
經過幾座小木橋,有的有小溪流,因為高低差,看似瀑布。
半小時候就見到第一小群的楓香,此時也有太陽照進步道,感覺較舒爽。
抬頭望向變黃的楓香,令人驚艷。
地上也都是黃色落葉。
沿著步道轉個彎,就能從側面看見剛才經過的楓香林山坡。
繼續往前走,能看到太陽真開心。
轉個彎,這裡有個木炭窯,這是日治時期霞喀羅景備道沿線的駐在所警丁,
選擇林間油脂少、密度高、燃火時無嗆人炭煙的樹材,如九芎等,
將木柴直立排列在窯洞中,填土加以悶燒,
完成後就成為日常煮水、取暖時用的木炭燃料。
這上方也有一棵黃橙橙的楓香。
不遠處就有一棵九芎呢。
十分鐘後來到竹林,這裡是粟園,
日治時期在上層曾有駐在所,面積約有410坪,海拔約有1500公尺。
竹林末端架了個簡易竹亭和椅子,我們就在這裡休息十分鐘吃午餐。
吃飽了就繼續走,途中會經過幾個崩塌地,要小心快速通過。
20分鐘後就來到一大片楓香地-馬鞍。
這裡有片蠻平的地,也曾是日治時期駐在所,建置於1922,於1959年遺棄。
約有407坪,海拔高度則是1460公尺。
這裡的楓香林是整個古道最多楓香的地方。
走到這裡已經有五公里,蠻平緩好走的,如果累了,也可以在此折返。
我們在這裡拍照停留約十分鐘,就繼續往吊橋走,
步道上有許多落葉,空氣間也飄著香氣,看來楓香之名不假。
這一段步道邊坡都是楓香,地上滿是落葉,非常漂亮。
前段大多在林下,地上潮溼,到了馬鞍有太陽照進林子裡,步道較乾,好走多了。
一路上聽到許多好聽的鳥叫聲,但我們一直趕路,很難找到鳥。
花半小時走過一個大彎,就可以看見剛才在馬鞍的那片楓香林了,
如果早一週在十二月底去,樹上的葉子應該會多一些。
12:37經過武神,原本也是日治時期的駐在所,
在步道上方,有上下兩層,面積153坪,海拔有1430公尺,
一路上走起來都蠻涼爽的。
過了午神後約五分鐘,就來到一處可眺望白石吊橋的地方,
看起來不遠了,但是,最難的挑戰才要開始。
沒過多久,就不是好走的緩坡了,先是爬樓梯往上,
然後又是拉繩過崩塌地陡下,走了一小段平路,接著又是樓梯往下。
然後來到一個泥濘彎曲的小路,這裡路很小,剛好遇到很多人,需要停等。
要去吊橋得往下走,我們走平緩一點的之字路慢慢下去,
會滑,有點危險,每一步都要踩穩再移動,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
同一路段另有一木梯直上,是給要往上爬的人走的。
走過驚險萬分的這段,繼續往下,再接上一小段新做的棧道樓梯。
棧道後我們跟著別人走進前後都有木板遮蔽、應該是不能走的一段難走的陡梯,
我們竟然回程才發現有比較好走的路。@@
花半小時走完最後一里超難走的路,真感謝來到了白石吊橋,
此時已是下午1:18,走了三個半小時,中間只休息兩次,每次約10分鐘。
退休同事跟我說,以後這麼難走的不要找她。我臉都綠了。
我以前沒走過,聽說霞客羅步道蠻好走的,只有一段不太好走,
沒想到我們去的時候剛好地板泥濘,更增加了難度,這我也沒預期到呀。
走上吊橋,離橋下的薩克亞金溪蠻遠的,溪床上的岩石呈現灰白色。
薩克亞金為泰雅語音譯,是白石的意思,是大漢溪上游兩大支流之一。
白石吊橋建於大正十年(1921),總長145公尺。
若從間石養老進入一日遊,白石吊橋正是折返處。
我們在橋頭坐下休息,吃些東西補充體力,1:36開拔折返。
這次從橋頭離開,直線往前就看到好走的路,
雖然是之字形往下距離比較長,但好走多了。
回程沒有那麼多人錯身等待,快很多,
來到最泥濘的那段,直接爬梯陡上,竟然比我預想的要簡單呢。
回程稍微快了三分鐘,也覺得沒有去的時候那麼困難了。
四十分鐘後,回到了接近馬鞍的那片楓香林。
回程的路緩,遠遠看到這片楓香林,我們依然開心的停下來拍照。
不到十分鐘就走回到馬鞍,時間大約是三點,
我們坐下來休息五分鐘,再繼續往回走。
我們在度走進樹林下,天色有些昏暗,我們努力的趕路。
接近四點的時候,在一個彎處我驚嚇到一隻鳥,我發現是一隻藍腹鷴母鳥,
後來在不遠處看到公鳥,但牠一直往下跑,我只能遠遠拍到一點點。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藍腹鷴,超開心的啦!
四點半左右遇到一棵超紅的青楓,早上大概走太快沒看到呢。
一路上我有發現二葉松、西施杜鵑、馬醉木,春夏來走應該也是很舒服的。
我們回到停車場上個廁所,真佩服自己七個小時都沒有上廁所,
中間除了吃乾糧、堅果和糖果,只喝掉一瓶運動飲料和接了一瓶山泉水喝。
然後許多人都在外面水龍頭處把鞋底的泥巴洗掉。
這一趟真的蠻累的,步道溼滑真的多花了好多力氣;
如果不是這麼泥濘,應該會輕鬆一點。
回家前我在入口處市集買了兩顆在地泰雅族種的高麗菜和兩小包乾香菇,
拎著走回車上已經五點。
我看同事很累,就一路開著他們的車下山,
七點多先到關西鎮上吃晚餐再北返了。